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36章 蒙古瓷只能提鞋
《恭勤不倦》,是乾隆御宝?



包括何安邦,吕本之,都使劲的回忆着,却死活想不起来。



故宫里倒是有座倦勤斋,也是乾隆时所建,但并不记得有印玺的记载。



也是因为留存的相关资料太少,而乾隆的印章又太多:除了这位,再没听过哪位皇帝的御宝有两三千方之多,而光是鉴赏字画用的,就有三百余方。



要不然怎么叫盖章狂魔?



哎……不对啊?



杨丽川反应过来,看着马献明:“李老师当时是指着‘印鉴’给你说的?”



“对?”



“那你还说‘可能’,‘应该’,‘不出意外’?”



“我倒是想说绝对,但也能认得才行!”马献明撇撇嘴,“除了章,上面全是满文,给你行不行?”



“哦……对,还是从伱们故宫的资料库里查到的……嗯,李老师让方志杰搜出来的……”



杨丽川顿时就红了脸,咬牙切齿的瞪着马献明。



李定安连忙打岔:“是几张满文的戏词,为乾隆御鉴钦定的宫廷连台戏《昭代萧韶》,上面就盖着这枚章……当年寿安公主远嫁奈曼部,陪户中就有专演这出戏的戏班,我就想查查这批蒙古瓷是不是也融合了戏曲文化……”



众人一怔,继而默然。



满文的……那没事了!



说实话,就连故宫里,精研满文的研究员也已不剩几个,堪称硕果仅存,一般的馆员不了解很正常。



而稍一顿,杨丽川眼睛一亮,看着吕本之:“吕院,倦勤斋是不是就是乾隆专门修来听戏的?”



“对,就是戏园子!”



“我们暂时还没发现相关的印鉴记载,也没有与之相关的满文的戏曲资料,对吧?”



“对……嗯?”



吕本之眼睛一亮:之前确实没有,但现在呢?



“定安,那几章戏词存放在哪?”



“看索引,就在倦勤斋的相关目录里……”



哈哈……又是新发现?



等于又发现了一枚新的乾隆御宝,更填补了倦勤斋相关历史及清代戏曲文化空白。



打个比方:满语的《杨家将》(清代宫廷大戏《昭代箫韶》就是由其改编)听过没有?



没有吧……



对考古界和文化界来说,这是妥妥的新课题,还是谁都抢不走的那种。



吕本之“腾”的站了起来,“定安,这画别卖!”



啊?



稍愣了一下,该反应的都反应了过来。



啧啧……



既便这幅画真是仿的,但有了这枚新出世的印鉴,也铁铁的成了珍宝。更何况,乾隆御鉴之作,怎么可能是赝品?



何安邦也来了兴趣:“谁画的?”



李定安没含糊:“王翚!”



“哎哟……”



丁立成一声惊呼,一拍脑门,“啪”的一声,很是清脆,“我就说来着……”



杨丽川也是恍然大悟:“怪不怪……怪不得?”



此时再想,刚才两人一个说的是“技法好似是一脉相承”,另一个则说的是意境与王时敏大相径庭,却又好像兼四王之长……”



王翚是王时敏和王鉴的嫡传弟子,而王时敏死后,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也就是王时敏的孙子又随他学画。



等于这四个人全是同门,这画风可不就是一脉相承,王翚自然也就兼“四王之长”。



“确定?”



“当然确定!”



“就这一枚印章,就足够我们研究三两月了吧?”



“不止,没听李老师还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6)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