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国土都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也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而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的损失都不大,并且和德国要么距离太远,要么相隔海峡。
无论是英国还是澳大拉西亚,对于德国本土都没有太大的需求,甚至都希望着德国不要被瓜分太多。
这也导致协约国目前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方以法俄为首,一方以英澳为首。
但不管怎么说,协约国真正的主导国就是这四大列强。因此,在伦敦提前会面的原因,也正是向其他的国家展示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实力和团结。
对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巴黎和会,阿瑟还是很想凑凑热闹的。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没有国家的君主会亲自参加这样的和谈,和那些官员扯嘴皮子也没有意思。
就算阿瑟一句话不说,光坐在那也很难受。有阿瑟在,官员们也不好放开架子争夺利益,阿瑟也被礼仪束缚,坐在那自找罪受。
与其前去凑热闹,不如在国内安顿好国内的事务。反正国家地位也不是靠贵族等级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靠国家的实力和军事力量,用钢铁一般的拳头来决定。
俗话说得好,国土是用大炮来丈量的,海岸线是用舰炮来守卫的。
只有军事实力强大了,才会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澳大拉西亚作为协约国四大列强之一,还是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的。
特别是澳大拉西亚军队之前负责的巴尔干战线,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找到了澳大拉西亚,想要寻求澳大拉西亚在外交方面的支持。
这种外交走动在国际上很是常见,毕竟小国家的利益基本都靠大国家说了算。
说句比较残酷的现实,如果协约国四大列强达成了共识,就算吞并了所有利益,其他的国家也不敢多说什么。
或许美国人会发出一点声音,但美国军事力量没有完全武装起来之前,欧洲人也不太在意美国人的动作。
一个列强国家势必会有许多小国家来依附,列强国家能够为小国家提供更多的庇护,小国家也会成为列强国家的市场,同时扩大影响力。
这也算是相辅相成,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时代,这也算是小国家最好的结局了。
度过了一个和平的圣诞节之后,巴黎和会也即将召开。
1918年1月16日,协约国四大列强在英国伦敦会面,达成了四大列强主导协约国的共识,并且就各自的利益分配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虽然在某些利益分配方面还有争端,但至少大方向上达成了一致。
协约国四大列强的会面让美国人感到了危险,他们担心四大列强很有可能会将自己排斥在利益分配之外,因此紧急联合意大利,动用大量的媒体发动了舆论攻势。
在美国人的主导下,许多美国和欧洲媒体开始质疑协约国四大列强碰面的意图,指责协约国四大列强阴谋排斥所有战胜国,独吞战胜同盟国的利益。
但这样的外交手段对于四大列强来说不痛不痒,各国宣传部门和情报部门一同行动,欧洲的舆论很快就消失了。
当然,各国外交部门也都统一给出了解释,表示这只是协约国四大列强的照常会面。至于会议为什么没有美国和意大利参与,谁让他们不早早的加入协约国呢?
为了等待巴黎和会的结束,阿瑟甚至推迟了年度汇报和胜利阅兵,包括分封仪式和奖励,都会在巴黎和会结束之后正式举行。
1918年1月27日,巴黎和会正式在法国巴黎召开,参与者包含协约国和同盟国所有国家。
这次的合会包括之前的同盟国国家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都会参与,协约国和所有同盟国国家签订的条约将会被合并到一起,统称为巴黎合约。
在和会召开的前一天,就是1月26日晚上,肯特首相接收到了来自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会面请求。
虽然对于美国人没什么好感,但毕竟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列强国家,直接拒绝一个列强国家的总统的求见请求未免太不礼貌。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