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四十七章: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和南美冲突
接收到英法政府的询问电报之后,阿瑟的回应也很快,表示澳大拉西亚已经随时做好了战斗准备,并且会竭尽所能支持英法俄和整个协约国集体。
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坚定态度,让同盟国的三大列强,特别是最强大的国家德意志帝国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
虽然奥匈帝国已经磨刀霍霍向塞尔维亚,但德意志帝国思考良久之后,最终决定制止奥匈帝国的行动。
1913年6月,一份由柏林发往维也纳,威廉二世给弗朗茨皇帝的信中就能够看出威廉二世的态度:“支持保加利亚固然没错,但如果为此不惜发动一场和协约国之间的战争,那就有些得不偿失。并不是我们惧怕他们,但就目前看来,发动一场世界级别的大战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我们应该暂缓和协约国敌对的军事行动,一切应等到军事准备完成之后再说。”
哪怕是略显骄傲并且性情古怪的威廉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他在面对协约国四大列强的时候,面对的是极其庞大的压力。
法俄两国分别位于德国的东西两侧,这也代表着如果要和协约国作战,德国不得不面临双线战争的压力。
如果说法俄的陆军足以牵制德国的陆军,那么英法的舰队联合起来,对于德国公海舰队也能形成碾压。
澳大拉西亚加入协约国之后,对于协约国的总体实力提升并不太明显。
当然,这不代表澳大拉西亚不强大。实际上是协约国的总体实力太过强大,哪怕加入了澳大拉西亚,提升这比例其实也不高。
虽然目前总体实力看起来意大利要强过澳大拉西亚,但多次访问澳大拉西亚的威廉二世明白,陆海军总体实力,澳大拉西亚要强过意大利。
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亚本土不在欧洲,只要本土不受损伤,完全可以和同盟国比消耗。
虽然协约国的其他三大列强本土和核心利益都在欧洲,但他们都拥有大量的国土面积,更庞大的人口。
如果和协约国对拼消耗的话,同盟国面临的最终结果,也只有战败二字。
奥匈帝国是德国最坚定的盟友,在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件之后,弗朗茨皇帝哪怕再不愿意,也只能终止国内的军事行动。
保加利亚最大的底牌放弃了保加利亚,面对其他几个国家的围攻,保加利亚节节败退,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收获的土地也几乎损失殆尽。
1913年6月15日,一直等不到奥匈帝国军事支援的保加利亚,也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峻性。
保加利亚军队的全面进攻改为了全面防御,他们的目标从一开始的战争胜利,已经转变为了保卫国土。
6月17日,伴随着希腊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的一场大战,希腊军队最终胜出,也奠定了这次战争的最终格调。
保加利亚的败势已经显现,哪怕斐迪南再想坚持,恐怕也支撑不了一个月了。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明智放弃,让英法俄十分满意,也让阿瑟暂时松了一口气。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对于阿瑟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来,澳大拉西亚国内的准备还不是十分充足,很难保证在战争结束后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
二来,世界局势的彻底改变,也很有可能让阿瑟丧失预料一切的先机。
毕竟战争提前爆发,这也代表着原有世界的一切都提前甚至改变了。
阿瑟作为穿越者的优势也将灰飞烟灭,这对于阿瑟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还没等英法俄和其他列强稍作停歇,1913年6月底,南美又再次爆发了冲突,并且很快吸引了各大列强和世界的目光。
南美洲这片地区拥有三大强国,分别是巴西,阿根廷和智利。
这三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差不多,除了国土面积有明显的差距之外,人口,经济和工业的规模也都相差不大。
这也导致这三个国家虽然有领土争端,但基本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赌上国运,倾尽一切。
三个国家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