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战事焦灼
为什么自二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的专制国家基本消失怠尽,绝大多数君主国家基本都成了君主立宪制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君主制的基础,也就是君权神授并不稳固,人们不像古代那么愚昧。



也可能是因为两次战争后欧美地区大部分国家转变成了民主共和制,在这两个地区的强力文化输出和影响之下,二战后的很多殖民地在独立以后效仿的也都是欧洲和美国,推行了民主制,共和国在这个时候也犹如春笋一般出现。



但也不能否认一个原因,就是旧贵族对于人民的压迫印象是很深的,例如沙俄帝国这样在战争中直接爆发了革命,推翻了王室,甚至处死了君主的,就是贵族压迫人民的典型代表。



再加上沙皇尼古拉二世不顾俄国人的情绪,毅然决然地参与了世界大战,前期战争的失利让沙俄帝国损失惨重,自然也让原本就动荡的沙俄帝国局势更加混乱。



君主和君主所代表的地主阶级,也就是西方的各种贵族,对于底层群众的压迫,导致了在战争后君主制的衰落和消失。



再加上新崛起的资本家,将工人和平民对于资本家剥削的仇恨非常有效的转嫁到了君主制身上,导致新兴的阶级工人,对于君主和君主制异常仇恨,这也是君主制衰落的一大原因。



但这一点在澳大利亚并不常看到,澳大利亚虽然也算是君主专制体制,包括现在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邦也采用君主专制,但联邦王室对于人民并没有压迫,反而还制定了各种福利政策。



整个联邦范围内的工人们的收入是要高于联邦人均年收入的,这样工人们还会对于王室仇恨吗?



至少在澳大利亚,对于阿瑟最为感恩戴德的就是王室救济的贫苦人群和这些工人们。



王室给了这些贫困人群活下去的希望,同样也给了这些新兴的工人阶级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希望。



这些人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也会进行简单的对比。经过对比之后,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差一目了然。



这就是阿瑟获得民心来稳固自己统治地位的手段,只要王室带给人民的福利待遇高于国内其他人,在对比之下,人们也会清楚,王室至少不会压迫他们。



没有了被压迫和剥削的仇恨,新兴的阶级也不会对王室和君主之敌视,澳大利亚的君主制也就不会因此而动摇。



这也是一个新兴国家的好处,如果是像沙俄帝国那样的国家进行改革,他面临的不仅有大量新兴阶级的仇视和不信任,同样还有自己所代表的贵族阶级的反对。



就算沙皇想要改变和解决俄国国内的矛盾,那些已经养尊处优数百年的贵族会同意吗?



贵族们不会为了那些贱民而放弃自己的特权,在数百年的积累之下,贵族阶级是完全能够影响到沙皇的庞大团体。



这也是历史上许多国家的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因为不能解决已经形成的庞大利益集体,因此改革也只是在表面做做样子。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邦的各种改革和措施热闹进行的同时,澳大利亚遥远的北方,远东的战事也逐渐火热。



沙俄帝国的行动还是很快的,至少在问责方面。



战争爆发的一个月,沙俄帝国就迅速解职了在这次突袭中表现出自己废物的塔斯克将军,更换了沙俄帝国最后的名将马卡洛夫。



至于为什么在一个月后才更换指挥官,是因为马卡洛夫中将赶到远东,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马卡洛夫中将全名斯捷潘·奥斯波维奇·马克洛夫,是沙俄帝国著名的海军将领,军事理论专家和科学家。



马卡洛夫中将原本的职务是圣彼得堡喀郎施塔得港海军司令。



早在这场战争爆发的前夜,马卡洛夫将军就致函给沙俄帝国海军部,警告沙俄帝国和岛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停泊在旅顺港口外的太平洋舰队集合到一处,并且随时防备可能的袭击。



但马卡洛夫将军因为比较率直的性格,得罪了大半海军部的官员。



这导致海军部并没有理睬马卡洛夫的建议,甚至在收到这封信之后,直接将其丢到了垃圾桶里。



但没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