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默契(第一更)
涡桨发动机车间还是遵循刘海以前的做法,现在只是要求把零件能够拿出来,至于为什么这个零件要这么设计,这样设计的数据支持是什么?后面慢慢再来,让车间的人员一点一点的吃透技术。
涡桨发动机也就是涡轮发动机,整体结构与涡轮发动机都差不多,只是说动力输出部分不一样。
受限于我们国家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虽然说这些年有了发展,但是知识并不是说短时间可以弥补的,特别是在飞机发动机方面。
毕竟咱们国家发展的时候一穷二白,当时老大哥虽然支援了一些技术,但是也是囫囵吞枣的状态,半懂不懂的。
虽然后期引进了一些技术,但是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际,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别至少都是50年以上。
航空业可以说是整个工业化体系当中,涉及到所有体系的一个产业。
这个并不是靠钱或者是靠引进技术就可以弥补的。
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断积累吃透技术,然后才能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技术。
当然我们国家对于航空业一直很重视,也在努力。
在刘海穿越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其实已经算是全球一流水平。
不过经销商在这个能源危机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在说手里握着庞大的外汇,又买不到高精尖的设备,不买这些飞机,能买什么?
作为国家层面来说,只是需要保持技术不断的研发,如果国外对咱们进行某些方面的限制,那么我们可以自己最快时间生产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有人说为什么我们国家还要买国外那么多民航飞机?
我们国家在民航飞机制造业方面就没办法完全独立吗?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很多因素,首先就是人为的因素,毕竟其他国家的飞机在我们国家也有代理商,你要自己能生产了,这些人岂不是就失业了?
全球能源危机全球经济危机深深地影响着全球的每一个国家。
数控机床车间大概有200人左右除开维修科苟荣带领的几个人,剩下都是制造三轴数控机床从各个车间挑选的人才。
不过经销商自己不生产任何商品,所以想要在这个时候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就需要某些大国的配合。
如果采用另外一家的飞机,那么势必在这些成熟的体系之外,还要另外的开支,这对于商业化运行的市场来说,根本没有人愿意会去做,因为这就意味着这些航空公司收入减少或者是亏本。
第二就是适航证,没有西方国家的适航证,哪怕制造出飞机,也就是在国内飞飞。
没有哪個航空公司愿意去冒这个风险,但是飞机制造公司也不可能冒这么大风险。
在涡桨发动机车间转了一圈,刘海并没有现在就上去指点他们怎么做。
想要走出另外一条路,很难!
需要投入的也多,单纯的发动机也没有太大意义。
新来的30个实习生已经开始上岗,数控机床车间的部门比较多。
当然最后一点就是专利,军用的因为没有专利限制,民用的有很多专利限制。
刘海对数控机床车间也是技术指导以及监管,具体负责是苟荣。
因为数控机床涉及到的系统太多了,每个系统独立出来发展到后面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专业。
第三就是市场,就拿航空公司来说,本来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不管是飞行员还是地勤维护人员。
刘海可没有时间跟车间里面的人开会或者安排生产什么的。
刘海只是需要对数控机床车间的发展制定大方向,然后数控机床车间遇到技术问题,刘海进行指正,当然也只是方向上的指正。
要让车间里面的这些人员自己先按照图纸来做,做失败了自己再来指点。
这样他们才记忆深刻,然后刘海又来到了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