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之后,一家人仍旧在等他们。
看到王承舟脸上淡然的表情,一家子嘴角翘起,知道王铁林的病肯定是没有难住他。李玉珠当即就按着膝盖站起身来,连忙去厨房给他们端饭,“这才刚做好饭你们就回来了,真不耽误事儿!”
王红河禁不住点上一根烟,吧嗒抽了一口,嘴角都咧到耳根了。王南舟搓着手,抓耳挠腮的找了好几圈儿,才发现小板凳就在自己脚后跟上,不由得挠了挠头,连忙给自己弟弟递过去。
看着又是臭美又是骄傲的父子俩,王爱朵翻了个白眼儿,禁不住笑弯了腰。
一家人吃过早饭,就又去上工了。
今天是耩麦子最后一天,忙完之后,这一年的农事就算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冬季,农村人终于迎来了来之不易的长假。若是遇上个下雪天,大清早的,就可以缩在被窝里,听着院子里簌簌的落雪声,睡一个大大的懒觉了。
当然,那得在不饿肚子的情况下才行。
那个年月,虽然是大集体时代,大家伙儿劳动的意愿不高,可为了填饱肚子,冬季还是会自己找一些营生的。
比如,趁着白河枯水季,跑到河滩里挖泥鳅;在大雪封山之前,摸到林子里捡柴火;响应上面的号召,到各乡跑着挖河道……
物资匮乏的年月,想要渡过严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取暖和粮食就是压在乡下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
过冬的粮食有,可蔬菜却十分稀缺。为了保证一家人能够有菜吃,不生病,小雪到来之前,大家伙儿会拼了命的四处寻找野菜。
霜打的红薯叶、霜打的萝卜缨、霜打的芝麻叶……经霜之后,青菜类作物会天然的失去水分,稍微汆烫一下,晾晒之后就可以长期储存。
甚至,一些有经验的老人会到山里采挖许多不知名植物的根茎,回来处理一下,也可以当野菜吃。
后世的一些私房菜馆里,甚至有专门用经霜的野菜制作的浆面条,跟老板不熟悉的人还吃不上嘞。
足以见得在自然的凛冽之下,霜打出来的各式野菜有多么美味。
所以,今天上工格外热闹。
大姑娘小媳妇儿商议着明天不上工了到哪采挖野菜,呼朋唤友,不亦说乎;男人们琢磨着打兔子挖泥鳅,歇息的时候围在一起,嘀嘀咕咕,说不完的话;村干部们则坐在一起,谈论着动员挖河的国家大事。
不过,最兴奋的还是那些知青。
赵瑜、刁青松和许万年挤在一起,旁边还站着个余华,早就开始商议着明天去供销社买文具的事儿了。
仿佛只要地里的农活做完,他们立刻就能放一个长假似的。
王承舟不忍心打击他们,因为他同样心情忐忑,琢磨着明天到了集市上会怎么样,不知道自己弄出来的聪明汤到底能不能开张。
别看昨天几个知青同志那么捧场,都快把聪明汤夸到天上去了,可那是建立在他们对王承舟信任的情况下。出了王家生产大队,认识他王承舟的又有几个?
即便是听说过他的名声,遇见了给个笑脸,客气几句,就已经给足面子了。花钱的事情,特别是花钱买一堆不知所谓的东西,那就有点伤感情了。
万事开头难。
估计,想要卖出第一单会很艰难……
王承舟绞尽脑汁琢磨着明天怎么能让自己的生意好一些,可他一个臭学医的,哪里懂得这些?
最后想得脑瓜仁疼,索性破罐子破摔,一切仰仗小徐军师得了!
放工之后,村子里跟放羊似的,热闹异常。
王承舟却一个人钻进屋子里,配制着明天售卖的草药。看看是不是有发霉变质的,是不是有品相不好的,是不是有炮制不到位的,凡是不合格的,一律挑拣出来。
茯神抱松木而生,中间的松木片又叫茯神木,入药的时候必须得有这玩意儿,否则就是茯苓了。
石菖蒲必须选用一寸九节者,因为它跟水菖蒲很像,一般以根茎上的鳞节为判断标准。外行人很容易搞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