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哼,王秀才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昨儿个,我腿酸成那样,让他给捏一下,他都不捏;这会儿,巴巴的给外人治病,还有没有规矩了?他可是王家村的卫生员,是我们的人!”
“鲤鱼,药材?嘻嘻,这王秀才,自从长了本事,还以为他学好了,原来,还是那个惫懒小子!”
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儿洋腔怪调的,看似在撺掇王志国,其实是在起哄。
她们对于王承舟,可是颇有好感的,心里对于他的话,已然信了几分。
这会儿,完全是在和稀泥罢了。
不过,大多数人心里,对于王承舟的行事是不赞成的,只是不方便说出口。
且不管他们在麦子地里议论。
王承舟回到家中,偷拿了一根大针,点起一堆火,烧红了,捏成了鱼钩。
而后,又找来一根破竹竿,扯了一截棉线,绑在一起。
简易钓具,就这样制成了。
又挖了几条蚯蚓,兴冲冲的来到了河边儿。
前世,闲暇之余,他也广大钓鱼佬中的一员。
只是,运气不太好,十回有九回空军。偶尔钓到一条鱼,就兴奋得发疯,提溜到诊所,见人就显摆。
搞得那些前来看病的患者忧心忡忡,严重怀疑大夫的精神状态。
前世是前世,今生是今生。
不知道是不是山清水秀,大自然还没有完全被工业品污染的缘故,王承舟头一杆下去,就中了。
一条大板鲫!
看着那反射着阳光的金黄鳞片,美得他鼻涕泡都快出来了。
连忙折了一截树枝,把布袋扎在岸边儿,做成简易的鱼护。
家伙简陋,技术来凑!
小鱼儿真是源源不绝。
鲫鱼、白条、草鱼,甚至晚上才能见到的黄刺骨都来了。
搁以前,必定喜得他手舞足蹈,可今天是来钓鲤鱼的,这玩意儿弄再多,又有什么用啊?
仔细分析了一下气压、温度、方位,把钓点换到了一棵大桑树下,终于迎来了第一条鲤鱼上钩。
钓了一下午,人都要飘飘然了。
王承舟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新晋钓神呐!
除了两条二斤多的大鲤鱼,还有好几条大板鲫,算上白条、草鱼和黄刺骨,估计,也有个三四斤重。
要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收获,还担心啥粮食问题呀?
提着鱼竿往河边儿一坐,就是美好的一天。
不过,在最初的美好过后,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
新手保护期一过,干坐个把钟头,都不见一条鱼上钩。
一直到日落西山,鱼线都没有再动过。
严酷的现实算是让他认识到了啥叫靠天吃饭。
钓鱼这玩意儿,完全是看运气,一阵儿有一阵儿无的,根本没有保障。
只能当一个副业。
否则,谁还下地干活?
白河边儿早坐满人了。
趁着日落,连忙渡河,将两条鲤鱼送到了老郭头家中。
郭水生真是千恩万谢。
divcss=&ot;ntentadv&ot;见儿子郭大柱放工回来了,连忙又跟着王承舟回到河对岸的瓜田。
晚上,他还得看瓜,不能在家里待着。
一进西瓜地,老郭头二话不说,就拿过一只麻袋,开始给王承舟挑西瓜。
虽然,西瓜都是队里的,但是,老郭头作为技术员,还是有一些特权在的。
而且,西瓜产量很高,不卖到最后,谁都不知道究竟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