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上路
李景隆讨伐大军出关之后,立刻便开展了讨贼大业,眼下大明各地烽火燎原,诸多府县都已经被反贼所控制,偏偏他们控制的还极为顽固。
也不知道那些反贼用了些什么法子,总能让治下的百姓死心塌地给他们卖力,这让地方平叛起来非常吃力,有时候打着打着甚至会发现反贼越来越多,都不用反贼他们逼迫,百姓都愿意自发支援反贼抵御官兵。
民心所向显而易见,很多地方官府对此都有些无语了,很多时候他们都怀疑到底谁是官谁是贼。
整个大明除了关中仍在朝廷的牢牢掌控之中,其他州府都在不断的来回拉扯,起义群体在斗争中也在军事上慢慢走向成熟,各地起义据点无不是开始建设军队。
只不过无论是他们的起义军,还是各地官府的平叛的卫所军,他们的军事水准还是停留在旧的作战方式上。
许良虽然把火炮带进了大明,但这种军国重器一直都是朝廷禁军所直接掌控,地方上根本就没有配备,那无论是卫所军还是起义军,自然都还是操着刀子弓箭打仗。
当然,无论是朝廷还是起义军都很清楚装备的重要性,朝廷在加大兵工厂的火炮产量时候,起义军也同样很聪明的开始控制各地的工厂矿场,他们除了尝试自己生产火炮之外,也能借助这些工厂生产其他装备。
起义军声势浩大,不管官府平叛是否卖力,双方总体态势都是趋于平衡的,这种平衡一直到李景隆的大军出关之后才被打破。
李景隆并没有急着南下两广讨伐许良,后方不稳就如此孤军深入,很容易出问题。
作为一个老将,他根本不求速胜建功,只要稳稳当当推进,以大明朝廷的优势根本就没有打输的道理,如此自然不必轻敌冒进。
至少要先利用自己手里的二十万精锐,帮助地方彻底稳固局面,再考虑南下的事情。
出关的第一时间,他便分遣冯时、徐景昌、蓝斌等勋贵将领各率数万大军,经铁路至北方各省帮助平叛。
朱允熥那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中央军队,投入战场之后完全足够打破当下的僵持状态。
当然,李景隆也没有傻到把所有精力都耗费在地方平叛上,他十分清楚两广的许良才是终极目标,只要地方官府能够占据优势稳住局面,自己就可以迅速南下转进了。
他已经给诸将下达了死命令,最多半年必须平定局势,然后就立刻讨伐许良。
这甚至都不能说是给半年的喘息时间,而是半年时间已经是他最快的速度了,他根本不敢再给许良任何一点多的时间。
当然,陆上的作战只是一部分而已,从海师走出来的李景隆并没有忘记大明另一股力量。
平静了许多年的南洋,在最近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大明东洋舰队全部调动至南洋周边,虽然没有跨国双方的海辖区,但谁都看得那不对劲的气氛。
早在李景隆还是海师统帅的时期,海师就因为内部斗争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平民为主体的南洋海师,一个是以传统勋贵军事体系为主的东洋舰队。
双方互不统属老死不相往来,一直以来虽然互相看不顺眼,但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争斗,但现在这种默契和平静似乎要被打破。
当东洋舰队逼近的时候,南洋舰队自然也出于谨慎呈防备姿态,好在双方并没有发生直接冲突,只是有朝廷的使者渡船而来,却是有天子的旨意和调令传达过来。
南洋主舰舰船里,郑和看着眼前的几样东西一阵沉默。
<div class="contentadv"> 摆在最中间的,自然就是刚刚送来的天子御旨和军部调令,却是命令南洋舰队放下戒备,并且让郑和入京述职,南洋舰队暂由常继祖接手。
如今传旨太监就在外面等候,待郑和收拾好行装,就该跟随一起离开舰队了。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郑和却并没有收拾东西,只是皱着眉沉思,时不时他的目光还要落在圣旨调令左右的两份报纸之上。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