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65章 不对劲
第365章不对劲



“马和的去留当然是殿下说了算,他若是走了臣头上还少了一桩事,何乐而不为,只不过微臣站在殿下的角度却建议让他留下来。



将来殿下去了海外,那也是需要工业人才的,您现在不提前培养人才的话,将来现成的可不太好找呀。



毕竟殿下应该也清楚,大明自己的优秀人才,只怕是不大可能选择去海外谋前程,况且外人哪里及的上心腹值得信赖。



殿下若是不嫌弃微臣才疏学浅,那微臣还是能勉为其难的帮殿下培养培养他的。”



许良说话的时候十分诚恳,俨然一副为朱棣考虑的模样。



不过朱棣听起来倒也没什么毛病,许良确实没必要自找麻烦揽这个事情,教别人那也是要花费时间精力的,但许良现在却主动接这个活儿,确实是替朱棣考虑的意思。



这也让朱棣看许良的眼神缓和了几分,虽然这小子不干人事儿,但倒也知道替自己分忧。



考虑一番之后,朱棣最终还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他能让马和做自己的贴身太监,那必然是把马和当做心腹看待的,不然也不至于专门等许良说这个事儿。



但是想想许良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以后出海了确实需要相应的人才,让马和在这儿多学学也不是坏事。



朱棣还想说些什么,但是转过头一看许良笑眯眯的脸,他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可把自己坑惨了,给自己做点事情算得了什么,难道还要本王感谢他不成?



想到这里,朱棣直接黑着脸拂袖而去,倒是弄得许良一头雾水,怎么好好地突然就翻脸了。



目送朱棣远去之后,许良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今日的事情看似曲折动荡,但实际上从一开始一切就已经决定好了。



削藩是一个很凶险的事情,海外封国某种程度上比削藩更狠,但其实只要做通了朱元璋的工作,朱棣他们这些藩王就根本没有任何议论的余地了。



甚至不需要朱元璋,哪怕只是朱标自己提出这样的方案,朱棣他们也生不起什么反抗的心思。



都说历史上朱允炆削藩错了,但削藩是没错的,换了正常的皇帝都会想着削藩,只不过他做事做的太糙太急也太狠了,哪怕慢慢来温和一点,都未必会让事情变成后来不可缓解的局面。



就算是最后诸王造反的时候,天下也没人觉得他们真的能够成功,朱棣的上位属于逆天翻盘了。



历史上朱棣造反之前就非常犹豫和纠结,面对朱允炆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面对英明神武的大哥了。



许良根本没担心过燕王他们也来一出清君侧,诛许良的戏码,那属实是太看得起他们了。



至于藩王们以后会不会因此而记恨自己,许良就更无所谓了,都一脚踢到海外开荒去了,记恨自己又能如何?



今天商议的重点,其实是那份万国条约,按照海外分封的设想,未来那几片大陆会出现数不清的小国,而每一个小国都需要与大明一起维护这个条约所形成的国际体系。



条约的内容很多,但主旨就三条,其一是在法理上完全确认大明宗主国的绝对地位,并且有关于其二就是基于工业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三就是诸国和大明在华夏文化上的统一性。



divcss=&ot;ntentadv&ot;大明今后只需要维护条约就可以在这个国际框架中保持自身超然和优势的地位,这样省去了庞大的治理成本,同时也能获取到海外最大份额的利益,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案了。



条约当然是许良精心拟定的,而朱标和朱元璋看过之后也并没有什么异议,很快的就点头通过了。



这种玩法虽然是全新的玩法,但是朱标和朱元璋两人都有极其优秀的眼光,很轻易就能看出来这套体系的强大之处,那当然就顺理成章的推出了这套东西。



万国条约的作用现在还体现不出来,至少也得海外封国足够数量,且产业发展渐渐成熟之后,这玩意儿才会慢慢显现威力。



但是许良能够未雨绸缪想到那么远的事情,拿出这么一套成熟的体系方案来,这依然让朱家父子十分惊讶。



不管朱棣他们这些藩王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