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远走了,这一趟大明之旅让他增长了很多的见识,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大明内部正在缓慢进行着的变化,这种变化让人陌生更让人敬畏,现在的大明更加让人感觉到可怕了。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安慰的话,那就是自己此行的目的达到了,关于倭寇之患大明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会组建海师以镇压海域。
宗主国出手了,李朝以后自然也不必再担心了,这些年他们可是深受其害。
由于辽东距离太远且民族混居局势复杂的缘故,大明对李朝的通商口岸最终放弃了陆路,而是在山东威海卫设立港口,通过海运与李朝进行贸易,这样一来他们就要面临海上的直接威胁,这也是李朝为什么这么着急的原因。
这个事情得到大明明确的回复,那么此行最大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想来到时候父王也能满意自己的工作。
而除此之外更让李芳远觉得惊喜的,那就是许良与他讨论的文化交流政策,大明要在朝贡条约上做相应的修订,对此他是没有任何意见的,甚至巴不得如此。
这个事情怎么看都对自家好处多多,虽然有时候想想自己发展工业还不如直接买大明的商品,但总归是要试着努力一下的,万一成功了呢。
如此一来可以借着这个学习大明的先进理念,这可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啊!
他不知道大明出于何种目的要这么做,无论是留学生计划还是文化溯源的计划,这都是诸国乐见其成的事情,唯独看起来对大明没什么实际好处,这可是实打实照顾小弟啊!
他最终也只能感叹一句,或许大明真的转性子了,以后要好好当一个友好和善的宗主国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所有周边小国都要欣喜若狂了,毕竟和现在的大明相处,实在是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朱元璋这个皇帝对待他们,那可是相当的不客气。
李芳远走的时候带了整整几车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大明一些新出的稀罕商品,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报纸和书籍了,装了整整一车。
他要靠这些东西让李成桂还有自家的那些个贵族都认识到大明最新的风潮,只有大家都意识到科学工业的强大,他们才有动力向大明学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服自己的父王李成桂,说什么都得和大明把条约修订了,这样的机会错过了那可就没下次了。
怀着这样有些小激动的心情,李芳远愉快的踏上了归途。
……
送走了李芳远,许良也就结束了自己该做的事情,然后就一路回去向朱元璋进行述职了。
时入冬季,虽然宫殿内部有许良设计的锅炉热水供暖系统,在里面一天到晚都感受不到寒冷,但是相比于供暖,在天气好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更愿意出来晒晒太阳。
人老了之后,似乎都更愿意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气息。
divcss=&ot;ntentadv&ot;就在花园的角亭之中,朱元璋躺在椅上,半眯着眼睛感受斜入亭子落在自己身上的阳光,还是这样晒太阳舒服,宫殿的供暖系统固然也好,但是时间长了也觉得气闷难受。
听到许良把这几天陪李芳远的情况汇报完了,朱元璋这才抬了抬眼皮:“你这个计划什么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费时,以朕来看这没有个几十上百年,恐怕都看不到明显的成效,而这么长的时间,你就不担心他们把饵吃了肥了自己吗,可别到时偷鸡不成蚀把米!”
许良斟酌了一番言语,这才回答道:“陛下英明,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关键所在,作为长期政策而言其中确实有不受把控的风险,但即便是诸国吸收了工业科学思想,他们在这些领域一样打不过大明,大明可以依靠自身的市场规模减少工业成本,但是他们却做不到这一点,甚至他们本身的市场也被大明所占领,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和大明工业竞争的能力,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事情。”
朱元璋沉默了,这些回答他听得半懂不懂的,细想的话又要费脑子,这对现在他的来说不是轻松事。
不过许良说话向来都是讲究根据和逻辑,倒也不必担心这小子信口胡诌,虽然听不太懂但最起码朱元璋知道结论了,那就是小国就算是学过去科学工业的思想,那形成的威胁也相当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