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比拟。
甚至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倭寇问题,那根本不需要长期维持郑和船队那么大的规模,在许良看来所谓倭寇实在是小问题,只要有了类似郑和那样的船队,大明的大海也就能够安静了。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也不过是现在的十几年之后而已,没道理十几年之后能做的事,现在做不到。
大明现在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王朝,完全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海域,关键在于他想不想这么折腾。
朱元璋原本是肯定不愿意折腾额,毕竟他一个农民确实不太注重海上的利益,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工业化之后海外的商品市场已经不容忽视,他这个老顽固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大海。
许良相信大明打造自己的海师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随着海禁政策慢慢的名存实亡,即便今天是别的官员在这里,恐怕也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区别只在于具体做法的不同而已。
事实上这个事情,也轮不到许良一个工部侍郎去管,他只是按照朱标的要求提点自己的想法。
以后海师的设立和将领的任远自己都插不上嘴,但是也没有关系,只要朱家采纳了自己这套方式,那自己一样能把影响力渗透进去。
只要设立了海师学院,那就一定少不了自己的参与,到时候海师中低层军官都是自己教出来的,还怕以后说不上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