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就搬到了城里的闹市区,第三次直接搬到了国都的书院旁边。
战国时期,不论交通还是基建都不发达,搬家的成本比现在高的多,孟子的母亲居然靠着纺纱织布,就可以连换三次学区房?最后干脆搬到了国都的学堂旁边?
放到现在,你就别说一个丈夫死后,带着个孩子靠着织布为生的寡妇,哪怕是颇有家资的中产阶级家庭,想把儿子送到京城中小学的学区内,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历史上的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虽然父亲早死,但是家族中的供奉应该是少不了的。孟母纺纱织布确实可以补贴家用,但是光靠织布是不足以支撑孟子搬家读书的。
所谓的孟母三迁的寒门励志故事,就是一个贵族少年,换学区房,找圈子的故事。
据说那个学堂的主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看到孟子聪慧好学,就免费收孟子为徒,教其读书。可天下聪慧好学的人多了,子思为什么不收别人?还不是因为孟子是贵族之后,子思收孟子为徒,本质上还是为了和孟孙氏搭上线,扩充自己的人脉资源。
同样道理,什刹海周边四合院里面住着的这些人,对于刚搬来的新邻居,也都认为这是一个扩充人脉的好机会。
李月祺住进四合院当晚,就有几户邻居登门拜访……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30903&cid=27584713&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