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堂兄弟三个,还有一个大伯家的小女儿,李月琪的堂姐李霞。李霞大专毕业后就在本县的食品厂工作了。
剩下的就是大姑和二姑两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几个兄弟姐妹在事业上混的都不算差。比如大姑家的表哥王宇成,前年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汉口实习了一年,现在回到洛城市人民医院当医生。大姑家的表妹王丽蓉现在还在念高三,据说成绩很好,今年高考的目标最低也是一个985重点大学。二姑家唯一的儿子,表弟高小军已经当了五六年司机,现在在西域往内地跑长途车。
几个年轻人都是李月琪爷爷奶奶带大的,从小就在一块玩,关系都不差,但是走向社会后难免会有一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俗气,不说嫌贫爱富,捧高踩低,但是看谁混的话,看碟下菜是少不了的。李月琪也感慨长大以后,不再像以前那种纯粹的关系了。
比如,去年回家的时候对他还有些爱答不理的高小军,现在因为他那辆车,就已经琪哥琪哥的叫他好几次了。高小军跟他借车去玩,李月琪也很大方的给他了,懒得跟他计较罢了。
李志立和李月琪接到李峥之后,就直接回李家老宅去了,弟兄三个边走边聊天。李月琪走在村子的小路上,看着已经硬化的路面,说道:“村里这几年变化很大啊,跟咱们几个小时候都不一样了,回来的时候要不是导航,我差点认错路了。”
李志立也道:“是啊,我当兵这几年,第一次回家。也差点没找到家,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据说县里要咱们整村搬迁,搬到离县城更近的镇上去。那边建了社区医院和疗养院,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一旦有个大病小灾,家里没有年轻人很不好处理。”
李峥听后问道:“搬到镇上,说的倒是容易,咱们这是粮食主产区,人都搬走了,这地咋办?难道撂荒。“
李月琪道:“大哥放心吧,我在网上看过了政策,说是把咱们这的土地按村整体承包出去,搞那种大型农场,现在的地都是一家一户在种,效率低还费人工。年轻人也越不越不愿留在农村,外出打工比种地赚钱多了。现在搞那种大农场之后,跟国外那种,全机械化运营,用人少,效率高。农场里的也不再是农民,全都改成农场职工,几个人就能种完全村的土地。”【1】
【6】
【6】
【小】
【说】
李志立也点头道:“恩,我也听说是要这么搞,不过村里的很多老人不愿意搬走,家里的祖宅在这,故土难离。“
李峥道:“是啊,咱们过年能回来,不就是因为根在这吗?将来搬迁之后干脆都进城了,那以后过年还怎么聚啊。”
李月琪挠挠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说:“咱们哥几个就别操领导们的心了,等大哥你当了中科院院士,二哥当了将军之后,再来考虑这些问题吧。”
李峥和李志立看到弟弟耍宝,都哈哈一笑。说着就走到了李家老宅的路口。一路上又遇到了很多大爷大娘们,包括一些小时候的玩伴,见到哥仨一起回来,都纷纷上去打招呼问候。
其实一个村里住的,绝大多数都是没出五服的亲戚,鲁迅先生当年说打架都能打了“太公“,这种事李月琪他们小时候也遇到过。比如当年爷爷家隔壁有两个孩子,年龄上也就比李月琪大几岁,但是辈分却比他们高很多,据说是跟李月琪的爷爷一个辈分。不过大家玩的还是很开心,从未在意过辈分,李月琪和李峥他们也只是喊对方哥,从未喊过叔爷。
现代社会,各论各的,虽然有家的羁绊,但是所谓的宗族关系很多早就淡化了。毕竟村里连祭祖都很多年没有举行了。其实后世儿孙能够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不至于断了传承,李月琪觉得这就是李家的祖先们最欣慰的事情了。
三兄弟到家之后,看到长辈们在聚在一起聊天,大娘在准备午饭,两个姑姑也在帮忙。
大伯看到哥仨进屋来了,看到事业有成的晚辈们,也是非常欣慰的。大伯问道:“月琪啊,听你爸说你都在中州开公司了?主要是做什么的啊?“
李月琪道:“是家投资公司,主要还是做金融投资相关的业务,目前只做股票,过年后我打算在开展其他业务,像外汇,期货,黄金之类的?”
二娘听到李月琪这么说,也问道:“经营范围不小嘛,跟那种私募差不多?帮人家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