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在倭省的那帮子文人,都跑去了澳洲。”
“既然,大明如今要选拔人才,我觉得也应该让他们从,这种艰苦的地方做起,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黄朝之所以,想得这么长远,也是因为陛下和刘阁老,都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这位礼部尚书,当然,这原本就是礼部分内的事情。
“说实在的,我也是从科举走出来的。”
史可法解释道:“虽然我是世袭的锦衣卫百户,但我也参与了崇祯元年的科举,成为了进士,从西安府推官做起,后来才有机会当上如今的总幕僚长,管理大沽口的事情。”
“但与我同期的那些进士,除了陈起龙担任了福建布政司参政以外,其余三百多位,有近一半以上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为如今大明的官员。”
“而另一位,也是与我同期的宋应星,虽然他并没有考中进士,却为大明做了很多的贡献,比起我更要了不起。”
史可法想了很久,最后总结道:“所以,在我看来,考上科举与否,与能否为大明做贡献,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你的想法,我是赞同的,首先,要有为大明、为朝廷、为陛下,付出的这颗赤子之心,才更应当成为我大明的官员。”
“好,多谢史大人指点。”
黄朝也感悟道:“此次的科举,当以为朝廷做贡献为前提,再进行选拔,正好郑司令,也刚刚准备出发,我便将这些待考的士子去一趟澳洲,先吃些苦头。”
黄朝的想法,正和后世的想法不谋而合,后世对于人才的选用,也是遵循一样的道理,先让这些人经历一些艰苦的
环境磨炼,才有机会升迁,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