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朱舜水的一位好友,名叫黄宗羲,他曾在崇祯十五年进京赶考,但最终名落孙山,也是因为此番经历,即使朱由棷广招儒生,他也没有自讨没趣,想要入朝为官。
在他的内心,还是想为大明做贡献的,黄宗羲乃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后裔,他的父亲黄尊素也曾入朝为官,但因为弹劾魏忠贤,入狱而死。
因此,在大明陷入八旗危难之时,他也苦读兵书,甚至带着自己府上的仆役,研究各种兵书、阵法,但朱由棷收复大明的速度太快,他还没有出山,大明就平定了,思来想去之后,黄宗羲才渡船去往了倭省,借着朱舜水的介绍,在朱亿隆手下帮忙训练士兵。
“黄先生,此次郑队长正需要一个人替他管理巴布亚。”
朱亿隆笑盈盈地看着这位中年人,接着问道:“不过巴布亚的战事不多,要做得只是震慑住当地土著,我有意推举你去,你可曾愿意?”
“真的么?朱司令。”
黄宗羲等待这样的机会已经很久了,他去往倭省至今,海军都在练兵,如今也没有战争发生,听了朱亿隆的话,他也激动地回道:“属下自然是愿意,所谓三十而立,成家立业,在下今年已经三十九了,但还寸功未立,这样的机会正是我所期待的。”
大明的军
队制度里,这样驻扎的情况,也是和打仗一样,也能获得军功,黄宗羲正想通过这次驻守,在海军混上个军职,这样他才有机会参与后续的大战。
实际上,在魏忠贤一案中,黄宗羲也被朱由检称赞为“忠臣孤子”,这样一个人原本不该被朱由棷遗忘,但大明的能人太多,若是这些人不主动出现,也很容易被遗漏。
“好,既然如此,你便随朱阳生一起,去找郑队长复明吧。”
朱亿隆接着说道:“他手下的那些士兵,也要撤离,我按照郑队长的士兵数量,再多拨给你一千人,总共四千人,希望你能管理好巴布亚。”
不仅是黄宗羲,朱阳生也已经迫不及待了,他带着朱阳生和黄宗羲,又原路返回,重新找到了巴布亚驻扎的郑森。
朱阳生一见到郑森便出言道:“郑队长,您看,这位黄先生正是来接替你的。”
“黄先生?”
听到朱阳生的介绍,郑森此时也有些小看黄宗羲,他接着问道:“此人在军队中没有官职么,为何要用先生来称呼?”
郑森虽然与朱亿隆交好,但是这种谋士之流的人物,他却没有关心过,他一直把重心用在海军士兵的培养上。
“郑队长,您不认识我,我对您却很熟悉。”
黄宗羲接着说道:“郑队长自然是想建功立业,为大明创下一番功绩,若是立下军功,以后的大明第四、第五舰队的司令之位,
自然有您的一份。”
郑森刚想直呼大胆,却听见黄宗羲继续说道:“我与郑队长的想法一致,您是战功不够,而我是未立过战功,但我也想要通过驻守巴布亚的方式,来获得一些战功,即使当一个小队的队长,我也知足了。”
黄宗羲所说的小队,乃是郑森所管理的,支队之下的一个官职,郑森本想斥责他,听到他恳切的语气,也只好认同道:“如今正是我大明海军,建功立业前的准备阶段,我自京城收到的消息,总有一天,陛下会让我们出兵美洲,我也正要做些准备。”
“只要此次的澳洲之行顺利完成,离美洲大战也就不远了,届时一旦遇到欧洲的联军,我们的海军肯定要扩建,你的说法没错,我正是这么想的。”
郑森又重新,认真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位,比他还要年长一些的黄宗羲,又出言问道:“阁下有此番见解,想必不是普通人吧,而且你的口音是浙江那边的,为何舍近求远,来倭省从军?”
黄宗羲在朱亿隆的手下,也并没有暴露过身份,即使朱阳生这位朱亿隆的亲兵,也不知道他的底细,他们只知道,这位黄先生是朱舜水的好友,朱阳生也赶紧介绍了一番。
不过看着郑森仍不满意的表情,黄宗羲也只好说出了实情道:“在下黄宗羲,我的父亲名叫黄尊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