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三章 探访下岗工人【中午12点…
周海洋的讲话刚落音,全场顿时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大家私下纷纷议论:



这位新书记,不简单,有水平。



讲话实在,没有太多的套话。



永梁的天,看来要变了。



周海洋到永梁的第一件事,是探望棉纺织厂的下岗工人。



虽然这些年周海洋一直在怀宁,但对永梁棉纺织厂的情况,还是略有耳闻。



当年,它是全省著名的大企业,有2万多职工,设备也是国内最先进的。



有许多进口设备,能纺出国内一流的衬衫面料,日子红火了好一阵子。



但后来,自从换了几任厂长,厂子就每况愈下了。



想到这儿,周海洋下定决心,棉纺织厂再也不能这么下去了!必须要改革!



如今,华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攻坚阶段。



国有企业怎么改?



说白了,还是得解决企业的产权问题,才能调动干部和工人的积极性。



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其它再怎么改,都是小打小闹。



为此,周海洋决定,通过探访下岗职工,进行深入的调研,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想到这儿,周海洋随即给高秘书长打了个电话:“明天上午,我要到棉纺织厂调研,你通知常务副市长葛天亮同志,让他也一起去。”



第二天上午,周海洋的车子下了高速公路。



出了路口,左边就是棉纺织厂的职工生活区。



周海洋坐在车子里,远远就看到,生活区的大门口,葛天亮和高秘书长已经在那里等候。



旁边还有扛摄像机的。



周海洋见状,心里不由得一愣!



看来,永梁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也都到了。



周海洋皱了皱眉头,瞬间想起一个时髦的词:作秀。



看来,自己的这次视察棉纺厂,被某些人看作是作秀了。



把记者们撵走吧,不合适,人家辛辛苦苦也是为了工作。



再说了,自己作为市委书记兼代市长,看望困难群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让广大群众知道自己的工作作风,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想到这里,周海洋心境立刻就平和了下来。



下了车后,他问高秘书长:“怎么走?”



高秘书长说:“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安排,只能是走到哪家算哪家了。”



周海洋闻言,终于笑了:“没准备更好,省得老百姓说我们做假,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但就在这时候,又接连来到了几辆小车。



从为首的一辆凌志轿车上下来一个人,冲着周海洋跑过来,双手握着他的手使劲地摇晃。



高秘书长告诉周海洋:“这位是棉纺厂的杨厂长。



之前是市经贸委的主任,刚任厂长不到一年。”



周海洋和杨厂长一行一一握手,然后向着一座居民楼走去。



眼前是一幢70年代的建筑,楼道很窄,很暗,墙壁上到处都是乱贴的小广告。



敲开二楼的一户人家,里面走出一对知识分子模样的人。



一问才知道,是50年代支援建厂时,从宁城一家大企业调来的技术员夫妇。



老两口如今已经快70岁了,儿女嫌永梁穷,大学毕业都去宁城工作了。



周海洋问他们:“退休之后,每个月还能够领多少钱。



老头说:“也就是700多吧,有时候还不能按时发。”



他们住的是一套不到50平方米的两居室,家具都是旧的,电视机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