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六章 回城知青就业压力【今晚20…
随着十年的结束,紧接着,上山下乡运动,于1979年在华国大地上宣告结束了。



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一千多万上山下乡知青大回城的序幕,拉开了!



谭媛媛在离开林楠墓地的时候,对刘岩和周海洋说:“现在,全国知青开始大回城了,很多知青回城后找不到工作。



听我爸说,就拿咱们小小的永峰县来说,回城知青就将近一千人。这个就业压力,对永峰县政府来说可不小。”



刘岩的脑子里随即出现前世的一幕……沉声说道:“这不仅仅是永峰一个县遇到的困难。



接下来的几年内,全国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都将面临的一场知青返城就业和城市安全的严峻考验。”



“源平的知青都走了,竹器厂的一些岗位,当地农民社员一时半会儿很难接替。



是否能考虑接收一部分返城的知青?”周海洋说道。



裴晓虹说道:“那是杯水车薪,恐怕解决不了问题。”



随着生产规模和销售的不断增长,源平竹器厂已经正式改名为天源竹器厂,直接归属天源公社管理。



并且根据刘岩当年调研后的规划,在明阳生长大队设立了分厂。



根据源平村委会的推选和天源公社革委会的批准,范建国是天源竹器厂厂长了。



范建明和黄金刚,分别是竹器厂分管生产和销售的副厂长。



“如今天源竹器厂的销售势头是不错,在永峰县各个公社里是没得说了,普通工人每个月就能拿二十块钱工资。



尽管如此,县城里的那些回城知青还是不愿意到源平。



不要说咱们源平村了,天源公社的整个生活基础设施都没建起来。”范建国接着说道:“不过,倒是解决了一些天源公社镇上的、找不到工作的中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范建明接着说:“我认为,目前竹器厂的关键问题,是生产规模上不去,跟不上销售进度需求。



省供销社多次提出,希望我们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建议我们把竹器厂的总厂搬到永峰县城。



如果这事能成,不仅能解决竹器厂的问题,同时带动永锋县的其它公社。



更重要的是,能解决一大批永峰县回城知青的就业问题。”



“媛媛,今晚回到县城,告诉你爸,让有关部门尽快统计永峰县回城知青人员的实际情况。



把竹器厂搬到县城,是一举数得的事情。”



刘岩接着对范建国兄弟俩说道:“一个企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和局部的利益和得失,更应该考虑在创造利润和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现在正是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



周海洋接着问道:“你们仔细算一下?如果在县城办厂扩大生产规模后,能解决多少知青就业?”



范建国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几个人想过,如果按照目前省供销社的销售需求,新厂建起来之后,第一年能解决400名左右回城知青就业。



如果明年省供销社的出口外贸项目能拿下来,至少还能增加400多人就业。”



刘岩闻言,兴奋的对周海洋说道:“这件事情,咱们必须干!动员所有从源平走出去的知青一起想办法。”



随即,他又转过身对范建国说:“大哥,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可行性报告,提交县里。”



“报告我们早就准备好了。”说着,范建明从包里拿出一大叠的资料:“这是我们仨加班加点花了一个多月,请大队的文书帮助整理出来的。一式两份。



本来就想找机会跟你和海洋商量这事,正好这次你们来源平……”



刘岩接过范建明递过来的材料,笑着说道:“真没想到,当年你们几个只会打打杀杀拳头相见的,如今也学会动脑子了。”



“建业和金木都上大学了,我们几个当哥的,如果还不争口气,在源平就抬不起头了。”黄金刚说道。



刘岩转身对谭媛媛说:“媛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