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十三章 竹器厂的前期准备



“对了!过两天,我和海洋去马德山一趟,让三哥陪着我们一块去。到百丈梯田砍两根竹子回来,做几个带保健功能的样品……”



“记住!百丈梯田的竹子不是用砍,而是用挖。”



“用挖?”



“是的,必须连竹头一块儿挖。那竹子浑身都是宝,每一个部分都能充分利用。所以你们应该带锄头而不是砍刀。”



“爹,竹子不都是用砍的吗?为什么百丈梯田的竹子要用挖?”



“这就是百丈梯田竹子又一个神奇的地方。



只要周围出现空隙的位置,它的根部就会立刻向缺少的位置输送养分,不久就会长出一棵新的竹子。



正是这种自我再造功能,才能保证百丈梯田的竹子不断再生,永不枯竭。



如果用刀砍,砍一棵,就破坏一棵,就少了一棵。”



“太神奇了!也许这就是它在造富人类的同时,不仅为了让人们充分利用资源、也是为了防御人类肆意破坏的一种自我保护吧!”



“其实,大自然中许多生物都有再生和再造功能,关键是人类是否是合理开采利用,否则就破坏了自然资源。”



“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采利用……”刘岩沉思片刻后,又自言自语道:“应该建立一个自然保护区……”



……



【作者题外话】:长篇连载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一世纪,故事主线跨越四十多年。



本作品与众多描写寒门弟子官场升迁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写了以刘岩为代表的,经历五、六、七十年代的江宁省干部子弟,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在部委和省市机关的机会,要求进入乡村基层工作后的一步步成长历程……



当年的经历,使得他们学会了冷静地、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民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反差。



他们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同时,他们也清醒认识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不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是精神上的脱贫,而且任重而道远。



上山下乡,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



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当他们走进官场的时候,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都会以一种更深沉的目光,去理解国情、体恤民情、观察和参与国家在每一步重大改革中的变迁和发展……



(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