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恐怖的表面,而当年的纵火烧人事件,才是恐怖的里层。
陆严河喜欢这样一种对照关系。
《迷雾》的人物对立和对照关系,是陆严河当初看中这个剧本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抛开表面的恐怖和惊悚元素不说,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很古老的主题。它不创新,实际上,甚至有点老调重弹,但拍电影从来也不需要一个多么创新的主题和故事。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讲的都是别人已经拍过的事。关键还是讲故事的手法,以及讲的节奏。
四个年轻演员的演技,为这部电影贡献了非常扎实的情境基础。
武打戏有个说法,你这个动作演员的武功多强,其实不在你打得怎么样,而是被你打的那个演员演得怎么样。
演员就是那个呈现的主体。
电影的拍摄到没到位,其实最后全部都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演员的表演真实,一切都成立。
演员的表演虚浮,其他再好也无法让观众进入情境。
而《迷雾》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并没有因为它是恐怖片就放低。
至少陆严河在拍摄现场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受。
相反,穆肯是一个对演员表演要求还挺高的导演。他非常在乎演员给出来的表演,能不能把人代入进去。他会经常观察现场工作人员的反应,如果现场工作人员的反应明显就没有被他们感染,那这一条肯定是不能过的,一定会重拍。
陆严河也没有想到,看个自己演的恐怖片,中间好几个地方也把他看得一身汗毛竖立。
他平时确实看恐怖片看得少,主要是胆子小。他以为看自己主演的恐怖片,应该会好一点。毕竟他演的就是那个吓人的家伙——
然而,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电影的能力。
-
穆肯·佐尔格一直在偷偷地观察身边其他人的反应。
这是他在电影院看自己导演的电影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
电影是什么样子,他其实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
一部电影到院线上映的那一步时,导演一定已经在审片子、剪片子的过程中,看过不知道多少遍,看得都想吐了。
到首映礼的时候,他更想看到的,是大家对这个电影的反应。
这是最真实的反馈。
根据他看到的情况,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反应还是挺好的。
几乎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这部电影,非常专注。
一部电影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在,还能专注地往下看,说明电影是很抓人的。
对一部恐怖电影来说,这是第一位的。
要是一部恐怖题材的电影都无法让观众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剧情上,那这部电影就可以直接宣告失败了。
-
汤姆·怀恩其实心情挺复杂的。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一方面,无论是从导演调度、镜头语言,还是从演员们的表演,都让这部恐怖电影呈现出很高的质感——这跟很多恐怖片那种粗糙感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另一方面,他始终觉得这部电影……过于直接和明显了。无论是电影里小镇其他人的态度也好,或者是演员们的台词,都时不时地点到了外来人与本地原住民的对立、冲突、仇恨。
概念过于明显,主题毫不遮掩。
一如很多的类型片一样。
汤姆·怀恩一向是不喜欢把自己的主题表达得这么明确的片子的。可是这部片子,却又有一种很神奇的统一感——大概就跟那种非常傲慢地介绍自己的成绩的人一样,他一样不讨人喜欢,可跟那些装b的人比起来,这种傲慢,又仅仅只是傲慢让人不喜欢,另一方面,你不会觉得这个人装,你会觉得这个人除了傲慢,其实还是有实打实的东西的。
这部电影也是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