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琦伸手去拉住陆严河的手,“当然,看到你吃醋,我很高兴。”
陆严河斜了她一眼,“你早就在这儿等着呢吧?故意说出来让我吃醋的?”
陈思琦:“你变聪明了一点啊。”
陆严河:“呵呵。”
-
到了车上,两个人才终于说到了下午要去办的正事。
“你下午要见谁?”陆严河问。
人都是陈思琦约的,陆严河既不知道要拜访谁,也不知道要陈思琦拜访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反正陈思琦自从成为了《跳起来》的主编之后,经常会要拜访一些人。
“今天下午要去拜访两位教授,其中一位就是你的老师,赵德钟。”陈思琦说,“你跟他认识吧?”
“赵教授?认识,不过曾经有过一些不好的误会,幸好后面解释开了。”陆严河没想到陈思琦今天下午要拜访的人里就有赵德钟。
这让他有些惊讶。
陈思琦:“就是读研的那个事?”
“嗯,是的。”陆严河点头。
陈思琦:“赵德钟老师怎么样?”
“嗯,平时都挺严肃的,也不是那种很受大家喜欢的老师。”陆严河说,“我都还有些疑惑,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他在学院也不是那种人气很高的老师。”
陈思琦:“是石夏老师跟我有一次聊天,提起了这位赵教授。石夏老师跟这位赵教授认识,说赵教授是一个知识很渊博的人,最利害的地方在于他的学问做得不诘屈聱牙,实际上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饭桌上,赵教授就经常会跟大家讲一些古书、古籍里的故事,以及一些我们家喻户晓的故事后面,还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隐情。我一听就觉得,这是我们报纸应该去找的人,请他们来为我们写稿,能够写出我们想要的文章来。”
陆严河恍然明白了过来,原来陈思琦是为了报纸的事情。
“你们最后还是决定做报纸吗?”陆严河问。
陈思琦点头,说:“是的,不过,我们打算走精品路线,不是做那种传统的、用纸也很普通粗糙的报纸,也不做日刊,就做周报,也不是那种大开张的报纸,而是做成小册子的那种形式,更适合上班族和学生党们翻阅,每一期大约就是二十页左右。”
陆严河闻言,有些疑惑:“这听上去感觉就是另一个《跳起来》的形式。”
“《跳起来》更厚,而且更像一。”陈思琦说,“我想把这个报纸做成一个便携式的、大家可以拿在手上的读物,坐地铁、排队、等人等各种时候,都可以随时拿出来读一读,所以我的想法是把它做成正常的书本那种大小,大概二十页左右,还是要用好一点的纸,不能让人感觉特别的廉价。”
“这样的话,一块钱一期能覆盖吗?”
“之前我准备做一块钱一期,是做成传统报纸的那种形式,但是现在已经换形式了,可能一块钱做不出来,因为我的目标是想让它有更大的发行量,肯定还是要把售价压下来,初步估算了一下,可能会定在三块钱一期。”
陆严河说:“你指望它赚钱吗?”
“这个……可能前期很难赚钱吧。”陈思琦也说,“我们都觉得这种读物跟《跳起来》还是不太一样,它需要时间的发酵。”
“我是觉得,按照这种形式去做的话,其实很难做起来。”陆严河说,“如果说《跳起来》还是沿袭着过去的那种杂志发行模式,有很多可以直接用的模式,现在这个等于完全是做了一个新的东西出来,三块钱的读物,利润空间主动很低,网店销售基本上可以不用考虑,因为运费和人工费都难以覆盖,而一个利润空间很低的读物,你有信心能够等到它成功在读者群发酵起来的那一天吗?本身我们的团队人手就这么紧张。”
陈思琦一愣。
因为陆严河说的其实很有道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目前对于这个报纸的讨论,包括她自己在内,都知道它短期内其实很难盈利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