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表示不服。
在
杨洪建言过后,诸葛亮马上出拜言道「孙权本为外戚,若又加封大司马一职,将来名义上谁人可制?」
诸葛亮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接就让孙权的大司马变成不可能。
孙权之妹孙夫人虽然已经逝世,但她毕竟原来曾经是刘备的正妻。
按两汉传统,判断是否是外戚的主要标准便是,家族中是否有女子当过天子的正妻。
纵算这位天子的正妻已然死亡或者没有留下子嗣成为新任天子,但女子所在家族的外戚身份并不会改变。
例如东汉大将军梁冀,或如现在的东海糜氏。
虽然糜夫人已然不在,但是在众臣的心目中,东海糜氏依然是实打实的外戚家族。
外戚这层身份,本来就在两汉的政治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若让孙权以外戚的身份再进封大司马,正如诸葛亮所言,刘备在世还好,若是将来刘备不在了,那么孙权在名义上便是第一辅政大臣。
再
「汉有两祖,至今历朝四百余年,大汉名号早已名震寰宇,威震海内。
今陛下西南践祚,上合天地,下应民心,此百废待兴之时也。
孙权为人有雄才,又割据江东,公安一战虽令其元气大伤,然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孙权故乃汉骠骑将军南昌侯耳,官轻势卑,人臣之属。
今陛下若欲要封赏孙权,可进其将军号为太尉,太尉者三公之首,足以彰其地位。
而于爵禄一项,不可封其为公王。夫公王位,去天子一阶耳,其礼秩服御相乱也。
彼若为侯,江南士民与其未有君臣之义也。陛下若为封赏而过分崇其位号,定其君臣,是为虎傅翼也。
因此陛下可仿照高祖旧例,封孙权为九江侯,享数万户食邑,如此足矣!」
听完刘备的建言后,刘备的脸上流露出笑容。
诸葛亮的两个建议都完美解决了他的疑虑。
在两汉的政治传统中,有一点很重要的标准,那便是要有故事可依。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那便是无论是天子还是大臣做事,都要从历史上找到事例,来为他所做的事做理论依据。
三欢,怎么封都行。
侯爵哪怕有食邑再多,都不能参与所属地的治理,所以无法在名义上形成对所属地内臣民的控制。
而原先孙权的南昌侯食邑并不多,刘备给孙权增加数万户食邑,当然是大大的封赏了。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建议刘备给孙权的侯爵封号是九江侯。
九江是原来淮南一地的旧称,但是现在淮南是在曹魏的手中。
所以孙权要想真正得到九江的数万户食邑,只能死磕合肥,将淮南打下来。
这样一来,只要孙权接受刘备对他的封赏,那么他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于情于理都是朝着淮南猛攻。
那里可是他的食邑呢。
诸葛亮建议的对孙权的封赏,既能恰到好处,体现刘备的正统性,又能达到令孙权继续攻打合肥的效用,分担一部分曹魏的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刘备用充满欣赏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孔明依然是那个孔明,只要他有所疑难,问他总是没错。
在场的大臣亦对诸葛亮的建议感到惊叹。
一件本来觉得颇为棘手的事,在诸葛亮的三言两语下,就轻描淡写的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