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章 佛门应对 名应图谶


当然,得益于你昨晚的一番掩人耳目,也有许多人不相信。



只不过,即便心里面不相信,但这却符合大家的利益。因此,各方势力一致赞同,更表示要帮助佛门一起对你施压。



更何况,这件事不是别人,竟是慈航静斋的仙子师妃暄亲口认定的。



谁也不知道她有何证据,但却已说服了静念禅院的了空大师,认定那就是你做的。”



见赵明渊脸色凝重,沈落雁接着说道:“今天一早,佛门便放出话来,要你立即把和氏璧归还给静念禅院。



否则,便要对你不客气了。



唉!你还是把和氏璧还给佛门吧!”



赵明渊立即便明白过来,在师妃暄看来,和氏璧到底在谁的手中并不重要,趁机除掉赵明渊才是更重要的。



好狠!



如今的赵明渊才是真正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举世皆敌。



佛门自然拿不出任何赵明渊偷盗和氏璧的证据,于是便干脆耍流氓,硬要把这个帽子扣到赵明渊的头上。更是说赵明渊预谋不轨,此举危害了天下安危,因此才来对付他。



于是,那些昨天还曾和赵明渊把酒言欢的好朋友,今天便已经联合起来同佛门一起来对付他了。



这自然是认为赵明渊得罪了佛门,已经没救了,所以才敢落井下石的。



况且,在佛门的宣传之中,赵明渊如今已经同时得到和氏璧和杨公宝库。



“杨公宝库,和氏之璧,二者得一,可得天下。”



这句谶言流传至今,早已深入人心。



而如今,这两样东西都在赵明渊的身上,这让天下人怎么想。



这便是所谓的“名应图谶”。



当然,能够名应图谶,却也利弊难明。



隋朝末年,还曾经有过在历史上留名的谶言。



那便是,民间也曾广为流传起一首名叫《桃李子》的童谣。



其内容是,“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简单地来说,其大意便是“隋杨将亡,李氏当为天子”。



因为这句谶言,当世不少李姓权贵因此而被隋炀帝杨广破家灭门。



李渊深知杨广对自己的不信任,于是通过假装醉生梦死、混混度日来降低杨广的猜忌和提防,侥幸留存下来。



李密参加了杨玄感发动的起义,在起义失败后被隋军抓获,后来借机逃跑了,之后加入了翟让的瓦岗军。



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不管是李密的兴起,还是李阀最终夺得天下,有不少都是因为这句谶言的原因。



历史上的谶言数不胜数,在百姓的眼中,这何尝不是一种天命呢?



现在,拥有和氏璧和杨公宝库这两件至宝在手的赵明渊,在世人的眼中,便是天命所归的真主了。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民心呢?



若放任赵明渊这样发展下去,哪还有别人的出路,其他诸侯还不都是在等死。



难道他们会眼睁睁地看着赵明渊一步步壮大,各个击破,直到夺得天下吗?



当然不可能啦!



倒不如先下手为强,先除掉赵明渊的好。



于是,一众势力自然是暂时放下了各自之间的龌龊,齐心协力先来对付赵明渊了。



这也是因为一众诸侯看清了佛门的立场。



看起来佛门在宣扬和氏璧和杨公宝库这两件至宝都落在了赵明渊的手中,似乎是在为赵明渊造势。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佛门会那么好心,在帮赵明渊收拢民心吗?



当然不是!



恰恰相反,佛门提前放话出来,是要让百姓先入为主,告诉天下人,赵明渊手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