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盘根错节,要想清除它们恐是很难的。”法章望向秦王道:“大王,武安君领刺客入秦王宫,刺杀先王,后又血洗相国府屠戮府中一百三十口,说是相国与它麾下的军师相勾结,向先王引荐谋士为名,实为行刺,此事大王应该知道吧。”秦王道:“此事寡虫是知道的,这能有什么办法呢?”秦王没有自己的实力,只有依赖它们,很是无奈。
法章道:“听说武安君要攻打齐国的定陶。”秦王道:“正是,不知先生有何策略?”法章道:“武安君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定陶,这不是好的计策,出兵少不能使齐国受到损伤,出兵多反而损害我秦国,若是让韩、魏两国出兵协同秦国,但是魏国与我秦国有河西之争,魏国与我秦国不是友善的,你却越过它们的国境去攻打齐国的定陶,这合适吗?计策更是欠周密了。武安君是我秦国的战神,六国为它而惧之,何况韩、魏呢?攻打齐国的定陶对于武安君是有利的,武安君大功于秦国。当武安君攻下定陶之后,大王定会将定陶作为武安君的封地赐于它,武安君这是在给自己留退路,也就是说它刺杀先王是心虚的,若是有一天大王羽翼丰满了,像先王一样猜忌于它,不信任它,它可以辞官,功成身退,回到自己的封地,这也许就是它的退路吧。”秦王有所领悟的道:“先生是不赞同武安君攻打齐国的定陶了。”法章反驳的道:“不,我是赞同武安君攻打齐国的定陶。”秦王很是奇怪的问道:“为何?”法章答道:“趁武安君攻打秦国的定陶之时,大王就有机会联络朝中的贵族与旧臣,以武安君弑君之罪煽动它们,这些贵族与旧臣是不希望武安君长期的压制它们,一定会响应大王之号召。大王就可以隔岸观火,让它们相互残杀,相互削弱自己的实力,最后一支奇兵灭掉它们。待到武安君胜利回师之时,已祭祀宗庙为名,暗藏甲兵,杀机四伏。”秦王听后起身道:“先生这是好计谋,此事是否能成就看先生了。”法章站于秦王之前,跪下道:“谢大王之器重。”秦王起身离开几案,走上前道:“卿请平身吧。”法章起身,秦王的双手搭在法章的手上道:“此事就拜托先生了。”法章道:“某定不负大王。”秦王与法章相互对视,用相互信任的目光对视。
次日在朝堂之上,武安君站于朝堂之上,望向秦王叩首一拜,道:“大王,不知攻打定陶一事是否定下来。”秦王起身道:“封武安君为征伐大将军,寡虫在咸阳城等候武安君传来捷报,并希望早日凯旋回朝。”武安君听后跪下道:“谢大王。”秦王道:“武安君平身。”武安君起身,秦王问道:“武安君此次攻打定陶需要多少兵马?”武安君答道:“非百万大军不可胜任。”秦王很是爽快的答应了,道:“好,寡虫就给你百万大军,封王错将军为你的副将,可将功折罪。”武安君再次跪下道:“大王英明,臣从大王的身上看到先王之雄风,此乃我大秦之福,大秦有这样的英明神武的君主,打败魏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有望了。”秦王听后是十分的高兴,道:“好,就借武安君之吉言。”传下兵符和秦王的旨意,武安君接过虎符和旨意望向秦王,秦王道:“武安君可以去军中传令了。”武安君这才退出秦王宫。
深夜,武安君入秦军大营。王错将军走出军营,道:“不知武安君深夜造访军营所为何事?”武安君打开秦王之意旨,道:“传大王之敕令,王错将军接令。”王错将军立即跪下,道:“末将接令。”武安君宣读道:“王命上至天子,下至承于文武百官。将军听之,传寡虫之敕令,将军王错虽兵败河西,寡虫震惊,百官而动之于恐,深痛至极。此非将军之过,乃寡虫之过矣!兹事体大,传杜虎符于武安君,统领百万大军,攻齐之定陶,将军归武安君麾下,听令调遣,再立军功,勿负寡虫之望,钦此。”王错将军叩首一拜,道:“谢大王不杀之恩,末将将肝脑涂地也难报大王天高地厚之恩。”武安君扶起王错将军道:“大王,英明啊!”王错将军默默的点头,拿出手中的虎符,于武安君手中的右符相合。武安君接过王错将军手中的左符,杜虎符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作“兵甲之符,符右才,君左才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虫以上,此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第二天,武安君带领百万大军出咸阳城。秦王站于城楼之上观望,并为之送行,招手而去。武安君与王错将军站于兵车之上,仰望城楼之上的秦王,叩首一拜,呼道:“大王。”秦王只是挥挥衣袖,武安君转身面向大军,道:“大军出发。”大军向前开拔,兵出函谷关,向齐国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