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50.来吧,未完的待续
无疑贝多芬的公开发行的三十二套钢琴奏鸣曲贯穿着他的一生。



一个带着渴望从波恩来到维也纳的年轻音乐家,初入社会,面对一片繁花似锦,想要证明自己,可以理解。



他努力创作,但并没有立马得到风潮的青睐。



随后便是八年蛰伏,或许每一个成功背后都离开这样一段时期。



必须停下一会儿脚步,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



在第七首之前,人们只是看到了一个钢琴技术高超,但在作曲方面还显生涩稚嫩、作品中不时出现海顿莫扎特影子的路德维希。



直到第八首悲怆。



这首以独特戏剧效果着称的钢琴作品一经问世,路德维希化身贝多芬,在艺术之都拥有了一席之地。



从1792到1800,八年隐忍,八年奋斗,随着月光降临,三十岁的贝多芬成为了维也纳公认的音乐大师。



如果悲怆和月光代表着一个毛头小子从初出茅庐到名誉天下,那么告别和暴风雨就代表着一个成年人对社会的思考。



人到中年,贝多芬的作品也趋向于成熟,追求更宏大的结构和主题表达。



此间问世的作品中,人们将告别暴风雨和热情称为贝多芬的中年三部曲。



所以暴风雨和告别都悉数登场了,那么又怎么该漏掉热情呢。



钢琴旋律如火一般的勾勒着饭后的餐桌,李安已经坐到了客厅的钢琴前。



他背对着镜头,双手隐于身前,于是无从考证此刻的音乐是否来自他正起伏的身躯。



然而考证已无太多意义。



空无一人的餐桌上,只剩一片沉默的残羹剩渣。



关于生活与梦想,有的人说的多一些,有的人做的多一些。



次于沉默,最接近于表达出不能表达的,就是音乐。



赫骨利的话在这刻像是对银幕构图的最好诠释,也是对现场观众情绪的精确描述。



那道纤细的身影走进画面将桌上的残餐碟碗快收走。



镜头没有随之离去,片刻后,画面隐约传来碗快落入水池的碰撞音。



人们仿佛在下一秒看到了水龙头被拧开的景象。



生活的噪音和音乐的乐音交织,为冬日的都市夜色点燃了一丝别样的光彩。



画面一转,一路夜色风光从观众的眼前疾驰而过。



一行字幕出现。



‘晚饭后到睡觉前,李安通常会根据情况练习一到两小时钢琴。’



再没有过多介绍,镜头最终定格在茫茫夜空。



直到热情第三乐章的钢琴旋律也渐渐消失在夜色中。



曲子不该在这里结束,观众们也没有听够。



然而李安的一天确实就这么过去了。



太平静了。



平静到甚至有一些观众觉得好像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就这么结束了。



心里空唠唠的。



总觉得好像少了一些画面,哪怕再来两行字幕也好。



大屏幕不受人为意志的操控,渐渐的暗了下去,连同整个音乐厅都隐如一片幽暗的沉寂。



面对这沉寂,每个人都想说点什么,但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或许,最后的最后,能再响起一点音乐就好了。



忽然,大厅里接着刚才令人振奋的旋律继续奏响。



灰暗了约五六秒左右的屏幕上,随着音乐再次出现一行字幕。



‘次日一早7:00。’



画面亮起,从电梯间开始。



电梯距离一楼还剩二十四层,当那只熟悉的手腕举起看表,台下仿佛一瞬被这一幕将内心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