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卷 一统山河 两千零八章 神器列装下
方以智研制的机炮威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经过这段时间的改进,目前的机炮已经能做到基本不卡壳,可以不间断射击,并且方以智创造性的解决了散热的问题,实际上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整个机炮的外围再加装一层外壳,说好听点是外壳,其实就是在外面套了一个铁皮桶,然后在这个铁皮壳子里注水,等于是将枪管泡在了水里,这样实现了用水来冷却枪管的想法,实际上就跟后世的马克沁一样,外面一个注水的套筒,就能保证枪管的温度不上升,如果里面的水被煮沸了,那么就立刻从下面的放水口将热水放掉,再重新注入冷水即可。甚至后世很多战场环境下,因为战事激烈,士兵们没办法搞到冷水,直接对着注水口撒尿,一样能起到冷却枪管的作用。虽然解决了冷却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毕竟机炮本身已经很重了,如果再加上水冷装置,重量会更重,不便于运输,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先不注水,等到战前再临时加水。



另外,关于持续射击的问题,方以智也在做设想,目前弹夹装填的方式固然不错,但是一个弹夹只能容纳六十发铳弹,打光了就要更换弹夹,火力连续性只能说马马虎虎,如果想要连续不断射击,就需要加大弹夹的容弹量,可是六十发子弹已经将弹夹给塞满了,竖直排列的话,弹夹已经做的很长了,如果加大容纳量的话,就要做得更长,插进机炮里面随着射击会左右摇晃,影响稳定性,方以智也试过,是不是能用双排弹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弹夹的重量,另一方面也是不方便,所以这个方案被放弃了。不过刘毅倒是给了他一些启示,看看是不是能用弹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弹链供弹在后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并且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比如影视剧里面经常表现的场景就是一个机枪阵地分成主副射手还有运输员三个人,一个负责射击,一个负责托举弹链,另一个负责运送弹药,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的是,第一,为什么弹链插入枪膛之后可以做横向运动,第二就是为什么副射手要将弹链给托举起来。



首先,最初设计出来的加特林机枪,之所以使用竖直的弹夹供弹,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拨单杆这种东西,只能依靠弹簧的力量和铳弹自身的重力下坠,然后进入到枪管之中,进行射击。但是到了后世,拨弹杆被发明出来之后,供弹方式就简单了,可以进行水平供弹。供弹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不管是双程供弹还是单程供弹,实际上都是弹链在枪机复进和后座过程中各移动二分之一的节距原理。枪机的顶部有一个带弹簧的滚轮,在受弹器盖也就是机匣盖内拨弹杆的曲线槽中滑动。拨弹杆的主轴在后端,前端和一个很短的双臂杠杆连接,双臂杠杆绕中心轴回转,当一端向内的时候,另一端就向外,内外两套拨弹杆分别由双臂杠杆的两端带动,这样在枪机复进的时候,枪机滚轮首先在曲线槽的直线段中运动,与此同时,枪机将子弹推出弹链。随后,滚轮进入曲线槽的弧形段,使得拨弹杆向右偏移,双臂杠杆则向反向方运动旋转,于是,内拨弹杆向外空回,外拨弹杆将第二发子弹拨动二分之一节距。



枪机后座的时候,拨弹杆在枪机滚轮带动下向左偏移,双臂杠杆则向右偏移,这就使内拨弹杆向内运动,带动弹链再次移动二分之一节距,至此,第二发子弹便定位于阻弹齿上,准备进入枪膛,而外拨弹杆则向外空回,准备拨第三发子弹,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供弹机构实际上就是内外拨弹杆交替进行拨弹和阻弹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弹链在枪机复进和后座过程中各移动二分之一距离,进入指定位置。



再说回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射手要托举弹链,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第一自然是副射手托举弹链保证顺畅供弹,避免卡壳,因为弹链很长,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场上使用的弹链都是帆布制作的,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基本上各国都抛弃了这种不可散式帆布弹链,转用钢铁制作的可散式弹链,因为这种弹链方便拆解,射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弹链的长度,五十发、一百发、两百发,可以随心所欲进行组合,就跟乐高积木一样,而二战时候,比如国军使用的民二四重机枪,用的都是帆布弹链,这种弹链不可拆卸,一装就是二百五十发,战场环境下容易损坏或者发霉,影响供弹,同时太长的弹链拖在地上,如果卡住了杂物,就会被拨弹杆顺着拨入枪膛内,造成卡壳,同时弹链受重力的影响自然下垂,而供弹系统则是要向上拉拽整个弹链,如果二分之一距离没走到位,也会增加卡壳几率。第二就是副射手可以观察弹药的使用情况,方便主射手集中精力瞄准。第三就是副射手在主射手射击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观察,协调其他火力射击,将弹链交给副射手,也方便转移阵地的时候提高速度,避免被敌军炮火打击。



如此复杂的原理,在方以智这个年代根本无法制作出来,首先拨弹杆这种看起来很小的小玩意就不是现在的工业水平能达到的,但是这个难不倒方以智,既然他的方以智机炮可以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