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成康的谋划,锦州城是必须要牢牢占住的城池。锦州松山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松山被水师牢牢的监视住,以金兵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在海上跟新军抗衡,所以松山就整个辽东前线的突破口,只要松山在自己手上,随时都可以投送兵力威胁大小凌河前线。皇太极拿明军水师是一点办法没有。而锦州控制在自己手里,最起码宁锦防线就还存在,只需要朝廷不断调兵填充宁锦,不说能恢复到辽东镇全盛的时候,但是暂时挡住金兵应该是可以的。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点。成康的有一个想法虽然还没有跟刘毅说,但是成康相信以他对刘毅的了解,刘毅一定也是这么想的。那就是青弋军绝对不能在辽东驻扎跟金兵拼消耗。青弋军只是一卫之力,虽然这个卫可能比一个普通的镇还要强大,但是目前并不是完全暴露实力的好时候,这次忤逆了圣意,加上连番的军事行动恐怕已经走漏了不少青弋军编制的风声,难免朝中会有不利于自己的力量。这些人抵御外辱不行,整自己人可是一个比一个内行。青弋军本身就有浓浓的孙承宗,袁承焕等人的影子。这些人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吗?
况且,青弋军是南直隶的新军,主基地还是在南直隶,并且目前刘毅只是一个参将,就算是这次立下大功,可是在抗命的前提下不知道朝廷最终会如何处置。如果能功过相抵那是最好。现在必须站在大义的旗下,什么事大义,圣上就是大义,朝廷就是大义,大明就是大义。新军保家卫国,守护百姓的理想就是这么难以实现。他们不仅要面对建虏这样在明面上的敌人,还要面对很多躲在暗处的敌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所以青弋军必须要更加壮大,要让自己的实力更加强劲才能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可是辽东怎么办?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青弋军分别占住了宁远和锦州,皇太极也是无计可施,如果他敢放手一搏硬拼,恐怕自己的八旗兵也会打光了。皇太极不是傻子,金国从来不干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可是如果青弋军在皇太极败退之后立刻撤退,皇太极十有八九会马上卷土重来,那么今天稳定住的局面就会毁于一旦。大小凌河,青弋军的兵力不多,已经无力去攻占了。成康料想,皇太极撤兵之后,恐怕北面的流水堡也会放弃,而蒙古军队只能走西部防线撤军,那么辽东就会形成信的对峙。明军将以锦州松山堡,流水堡为抗金前线,以宁远城为后盾,构筑新的防御体系,但是体系是有了,没有强有力的军队来守住也是一个问题。关宁军已经彻底被打残了,现在整个辽东,就算是孙承宗收拢人马,估计也就是一两万人,其中很多还是老弱和二线的步兵,骑兵几乎是全部战损,这就意味着辽东军失去了最为重要的机动能力,而现在,朝廷又有哪支军队能填充进辽东军镇。
蓟镇?蓟镇还没有从皇太极第一次入关的阴影中缓过神来,勉强自保可以,让他们支援辽东镇那是门都没有。山海关?朱梅和徐敷奏手头的兵力不多,何况山海关是辽东的最后一道防线,突破了山海关那就大事不妙的,所以那边的军队不能动。
放眼大明内部,九边的兵马不能动,那都是军事要地,顶多拼凑一些步兵前来协助,人数也不会太多,顶多也就是大同和宣府出少量的步兵而已,山东刚刚经过打乱,无力支援,唯一能指望的还就剩下北直隶了。可是卢象升的新军本来人数就不多,区区一万人,况且现在正在跟刘毅一起并肩作战,伤亡还不好说,全部留在辽东的话倒是可行,但也是杯水车薪,能防住宁远已经是最好结果。北直隶剩下的兵马也是不堪用,调过来不是不行,可是没有战斗力不行,何况朝廷不会大规模调集北直隶的兵马,皇太极已经把他们打怕了。肯定会扣住北直隶的兵马不放,要不然就不会有这次青弋军分兵的事情了。
事情发展到现在有些确实是非常棘手。即便是足智多谋的成康也有些头疼。下一步的战略应当好好谋划一下了。正想着,营帐外面却传来了惊呼声,成康急忙起身,掀开了大帐的门帘,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张望过去,看来是承志发挥作用了。
袁承志在接受了成康的命令之后便转身出了营帐,去到军营的空地上,那里,将近四千关宁军降卒已经重新排好了队伍。虽然他们不知道这次集结是为了什么,不过他们还是听取新军长官们的命令,站在原地不动。袁承志穿着的是典型的青弋军制式铠甲。外面披着的是明光铠一般的鳞甲,头戴六瓣盔。腰间跨着佩刀和手铳。袁承志虽然跟着成康学习,但是武艺方面也没有丢下,依然跟着军中的教头勤练武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只有指挥使大人和卢大人这种能文能武的人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袁承志登上了点将台,下面的将士们有些不明所以,好像又是一员年轻的将军,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这么年轻的将军也要对他们训话吗?这新军的规矩还真是多。袁承志显得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这可是件大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