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孙承宗准备答辩的时候,突然百官中一阵骚动,数人出列。带头一人是吏部尚书王永光,只见他道:“启奏陛下,臣参袁崇焕三大罪!”平地一声雷,王永光后面闪身出来几个人,都是排列在王永光的后面高捷、袁弘勋、史褷等御史,他们一出列,让首辅韩爌和跪在地上的次辅钱龙锡恍如隔世之感,这一批人正是魏忠贤在位时御史台中攻讦他人的急先锋,说是阉党余孽也不为过?这帮人怎么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王永光带头道:“袁崇焕一大罪,浪费辽饷,纵敌入关。每年给他辽东军的军饷比大明其余九边各镇经费加起来还要多,可是呢,其余的各镇跟北虏常年打仗,难度不比袁崇焕小多少,就算袁崇焕和皇太极没有勾结,这个指挥不力,纵敌入关的罪名跑不了。大明用这样的庸人去守卫辽东,岂不是自寻死路。袁崇焕二大罪,犯上欺君,两年前,袁崇焕夸下海口说是五年平辽,可是按照锦衣卫的说法,这根本就是谎言,方才袁崇焕自己也承认了,按我朝律法其罪当斩,就这一条,袁崇焕就必死无疑。袁崇焕三大罪,擅杀毛文龙,当日圣上御赐尚方宝剑给袁崇焕,可我大明对于尚方宝剑的定义是什么,三品以下官员有先斩后奏之权,三品以上可以收押赴京师裁决。可他袁崇焕呢,毛文龙是一品左都督,他说杀就杀连个招呼都不打,这不是不把圣上放在眼里吗,他不过一个挂职一品兵部尚书,如何能斩实职左都督,要斩也得有皇上的圣旨,敢问陛下,当日可曾颁下密旨给袁崇焕?”
崇祯摇摇头道:“不曾。”王永光有些欣喜道:“那就是了,袁崇焕敢杀毛文龙定是矫诏,如此飞扬跋扈,竟敢矫诏诛杀朝廷命官,按律当夷三族,就算他袁崇焕今天斩了皇太极,这功过也不能相抵。更何况是他一手导致建虏兵围京师,如此不忠不义之人,万死难辞其咎也。”王永光一番话说得吐沫横飞,条条都是至袁崇焕于死地。
后面的高捷等人都是躬身道:“臣附议!臣附议!”一时间局势扭转,倒袁一派占了上风。韩爌根本没料到王永光竟然如此歹毒,这擅杀毛文龙一说出来,袁崇焕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当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就触犯了崇祯的逆鳞,这件事幸亏是韩爌从中斡旋才压制下来,但是现在王永光旧事重提,等于将崇祯心中的伤疤血淋淋的撕开,袁崇焕干的事情无异于直接挑战皇权,陪伴了崇祯这么久,韩爌也知道崇祯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这件事情是崇祯皇帝心中永远抹不去的阴影,特别是袁崇焕还手握二十万大军,功高震主的将领在古往今来一直都没有好下场,开国第一大将徐达不也是背上生毒疮被太祖赐了蒸鹅吗。
至于王永光和袁崇焕的恩怨那不是个人的恩怨,就算今天被冤枉的是韩爌自己王永光也一定会站出来踩上一脚,这是党派争斗,本来韩爌跟崇祯建议对于阉党余孽不用杀的太狠以免引起反弹,可是现在看来是他韩爌有妇人之仁了,除恶务尽的道理他不是不懂,只是他为人一向正直,没想到正直这个东西用来防君子可以,但是不能防小人。
崇祯脸上阴晴不定,韩爌知道此时如果再为袁崇焕辩护反而适得其反,不能操之过急,可是眼下还有件大事,他立刻上奏道:“陛下,袁元素自有三司会审,但是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城外大军一旦得知主帅下狱,恐军心不稳,当立刻遣使安抚。还有这一干军将也应立刻回去整顿军务,以防建虏来犯。”按说这个建议是比较中肯的。
可是崇祯却道:“关宁军诸将暂且先留在城内,城外兵马由孙阁老一并节制,尤世威尤总兵暂时接管关宁军指挥权。整顿军务,严防死守。”听到崇祯这么说,何可纲,王承胤,袁升高等关宁军军将面面相觑,皇上这是什么意思?软禁自己吗?那城外的祖大寿怎么办?孙承宗同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城外还有个祖大寿,如果他得知上官同僚全被扣住,他会怎么办?孙承宗张张嘴刚要出言。崇祯却起身道:“就按朕的旨意办,退朝。”
王承恩一甩拂尘,“退朝!”崇祯转身离开,文武百官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在交头接耳讨论着,孙承宗被韩爌扶起,他急的额头冒汗,“圣上这么做要出大事啊。”韩爌长叹一声,咱们的这位圣上,有些有些,唉。。。
(渔夫按,历史上崇祯就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某些所作所为和后世的希特勒和常凯申有些像,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突发奇想,干扰前方的计划,孰不知他这种干扰是建立在自己的主观判断之下,在不全面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去猜测事物的本质,往往导致全局崩盘,而且他多疑的性格也害了大明,有道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在位十七年却换了五十多个首辅,六部官员更是一茬接一茬,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官员的生存都成问题,何谈能把大明治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