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几十万斤谷米,长期这样,坐吃山空,不是个法子。
还有,就算返回灾区重建,至少第一年,完全得依靠朝廷救济度日。
半晌,史申义叹了口气,率先开口道:
“殿下,城内救济钱粮也是不多,漕运这次供给国库约十二万石谷粮,有一半调运至各重灾州府,而京城郊外这个灾区,灾民接近二十五万人,加以赈灾军民等数万,每日消耗谷米约二千石,储备谷粮充其量,也就维持一个月余。”
朝廷内的财政情况,作为户部尚书,史申义是最清楚不过。
就算没有这些灾民集聚,谷米赈灾恐怕也只能支撑三个月。
入冬之后怎么办?
元智沉思良久,叹道:
“同为终晋百姓,岂可见死不救?外军也正好缺乏丁口,这些灾民收容起来后,以后开垦荒地,编军练伍,军民两用,这是最好的去处,至于粮钱紧张,尽量想办法,无论来了多少灾民,尽量不死一个。”
郭威道:
“殿下仁厚,是我终晋百姓之幸也,刚才太子殿下提到外军和开垦荒地,军民两用话题,臣豁然开朗,臣在雁门关一带待有数年,知道北疆地区,幽州渔阳郡一带,长期战乱,居民稀少,大片耕地荒废,可否考虑迁徙部分灾民过去?”
“迁徙灾民到边陲,汉武帝时期就曾经做过,可那是花了数年才得以完成,而咱们几十万人,一下子怎么安置,今后怎么管理?”徐辛春疑惑道。
“是呀,以个什么样的体制,难道都放给地方州府,他们会叫苦不迭,抱怨朝廷给他们增加负担。”
“……”
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
元智一听,精神振奋,思绪放开了。
他一下子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初期的制定的‘卫所军户制’。
幽州渔阳郡一带,就是后世的北平一带,那里江河纵横,非常适合开稻种植。
“郭爱卿这主意不错,幽州一带,马邑雁门等地,集聚几十万人没有任何问题,咱们可以采用卫所军户制。”
“卫所军户制?”
大伙面面相觑,都看向太子爷。
“孤前些日子里到东汉曹孟德的立著,书中描述过魏军的军所制。”
元智先来了个开场白,引入曹孟德的治军之道。
“简单地说,就是在幽州渔阳,马邑,雁门一带,设立卫、所两级军事组织,所有灾民均纳为军户,开荒耕地,自给自足,就地成家立业,繁衍生息,朝廷统一发放耕牛,农具,种子等,并且给予一定的安置钱粮。”
“朝廷成立一个叫军户司衙门,可暂挂在兵部,负责管理卫所的训练与生产,具体的条例可先试行,由北疆搞出经验,再向全国推广。”
“殿下高见,只是军户司衙门由谁来领头呢?”
“是呀,军户司既管军务,又有民事,军民两用人才去哪
里找?”
“???”
大伙又议论开了。
现在的东宫这边,既要拥护太子新政,又要有才干的人
才,严重缺乏。
元智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孤已有了人选。”
“谁?”
“设军户司左右提督两人,兵部左右侍郎职衔,从二品与正三品。左提督要有统筹领导才能,从政经验丰富,又能忠于新政,孤推荐王宝权。”太子抚摸着下巴胡须,笑眯眯说道。
“王宝权?”
众人惊愕。
不过仔细一想,感觉此人还真的很合适。
他全家十几口被曹其昌所杀,对奸党集团恨之入骨,从心投靠太子,死心塌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