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4章 二桃杀三士


莫说宋濂自己愿不愿意,有人要是这么做了,只评宋濂是太子老师这层关系,老朱家都饶不了他。



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嘛。



但道衍和他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只是一个选择的不同。



宋濂以教化为先。



即便是要打击孔家“神”化的文名,以巩固王朝的统治,那也得先把官学校订好再说。



但在道衍那。



这却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不趁着这半月积攒下来的矛盾,在借由苏州日报调起事端引爆,一鼓作气的把孔家的文名打趴下,这场倒孔清算,以孔家底蕴,换整个大明北境文风复兴的机会便不会再有了。



这二者都是教化。



但到底谁是治标,谁是治本?



又或者都是标本兼治,他们也辨不清。



只得求同存异。



此番道衍不与他通气,突施冷箭。



意图一举挑起打大儒们与孔家的敌对,南宗与北宗争正统,北宗意欲重新掌握儒学根本的解释权而必须压下其他两方的矛盾。



毫无疑问会将他好不容易调停下来,让整个脚定足把劲儿往一处使,以校订为先的相对和平局面给打破了。



“诸位,可愿听老朽一言?”



思索片刻,宋濂终于出言打断了一干大儒的纷扰。



当面对着一双双满含激动,渴求乃至于狂热的眼睛,宋濂一字一句道:“此事,我等该当让这学院中参与校订的所有人都知晓。”



“什么!!”



“太史公,您怎得如此糊涂……”



大家伙一阵“口诛笔伐”。



知道宋濂再次开口,反问道:“诸位,且不说即便我等不告诉孔家这些事宜,孔家难道就打听不到了?即便诸位真获得了在官学上署名的机会,将孔家排除在外,可这署名,诸位真的就能署上?”



作为曾经在大明官场浮沉多年的大员,宋濂可太明白画饼这路数了。



张“知府”的作保可无明确的圣旨或文书为凭。



即便他一诺千金,将表功真的上奏,朝廷又能给出多少个署名名额呢?



一个,两个还是三个?



除去他宋濂一个,还能剩下几个?



“再者说,倘若这评选都评的遮遮掩掩,名誉全被诸位拿去,名满天下的孔家,却无一人有所得,倘若有心人往外那么一说,天下读书人会不会以为,这其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届时,诸位到底获得的是官学修订完成署名的文名,还是为了名声不择手段,陷害孔家嫡传的骂名呢?”



被宋濂这么一提。



方才还激动万分,仿若教化文名近在咫尺的大儒们,瞬间就像吃了老鼠一样扭曲。



(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