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儿,你立刻去找文若,将此事告知于他,在我曹氏子弟的亲兵,以及青州兵之中,层层挑选勇武之人,不断筛选四千之数,成立新军。”
曹操下令之后,又笑着看向曹昂,问道:“孟誉,真的是最近方才开始习武学刀,勤于此道?”
“不错,这是儿亲眼所见。”
曹昂毫不迟疑,这让曹操的脸上表情,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轻笑了两声后,又道:“好,我写一封名录与你,带着此令,去找文若。”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最近忙于军中事务,与他已经久不深谈了,去找他,多说些。”
曹操倒是也没告诉曹昂要聊些什么,只是意有所指,很快写好了一份名录,又下了手令,让曹昂起行去见荀彧。
并且再三嘱咐,若是要设立什么选拔的门槛,就以郭谊为准,定要设足他也不能完成的难关,以此挑选。
虽然曹昂不太明白,但这始终是他第一次主持此大事,须得谨小慎微、尽力而为,他没有拖延,立刻行礼而走去寻荀彧。
这数月以来,荀彧始终在自己府中处理政务,并不出入衙署,这并非是他怠惰,反倒是事务实在太过繁忙。
诸县所储军资米粮,到各地人才搜寻的情报,甚至是各士族递来的举荐信,以及寒门士子、白身士民所送上来求评的策论,他都要一一过目,了然于心。
偏巧,荀彧有近乎于过目不忘的本领,记得越多,就放不下,经常会忙碌到彻夜不眠,不知食寝的地步。
所以,为了方便,索性就暂且在家中处理,若有传召,再去衙署面见曹操。
……
内城一宅院内。
中年人放下了书简、名录,轻抚胡须而言,面色认真专注。
“此法,虽是耗资劳心,动荡颇大,却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我境内可用之资,能铸厚甲四千余,骑具数千,此前缴获的战马耕牛,变卖之后,勉强能资重利于精锐。”
曹昂端坐于一案牍前,十分诚恳乖巧,在认真听取对面的人为他盘算此事。
此人头戴进贤冠帽,仪态庄重、正襟危坐,他脸上表情从不会随情绪有所变化,听到了郭谊的选拔之策后,也不觉生奇。
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已经明白了曹昂此策的利弊,故而笑着为他谋算着要出动多少军资,耗损多少,历时多久。
同时,还要告知他此时的情势。
这是曹昂无比尊敬的一人,当做师长对待,和在郭谊面前时完全不是一个模样。
他叫荀彧,字文若。
是颍川荀氏之人,在数十年前,大汉还未曾衰弱的时候,荀氏、郭氏、陈氏各有大儒当世,著作传经,广收门生,桃李遍布天下。
与另一族之长,称为颍川四长。
在到后来,荀氏之中出八兄弟,都是名传于世,得人尊敬,学识渊博,各有经典策论传世,称作荀氏八龙。
这位荀彧,便是八龙之后,荀氏现在家族中最有发言权的人,早年得举孝廉,征为守宫令,后跟随袁绍,发觉袁并非是能平定天下大乱的人。
于是转投到了曹操麾下,他来的时候,曹操很高兴的称之为,“吾之子房”,这一句话广为流传。
其意不小,大部分人都在惊叹曹操对荀彧的评价如此之高。
只有荀彧立马敏锐的察觉到了些许隐晦的意思。
我若为子房,那这个“吾”又是何意?
故而虽有此想,可曹操对他十分信任,携手共事许久,彼此钦佩,也让曹昂时常来荀彧身前受教。
荀彧眼窝较深,胡须整洁得体,双眸有神但皱纹可见其常疲惫。
说到此处,他深看了曹昂一眼,道:“公子可否知晓,现在主公真正掌控的地盘,有多少?”
曹昂立即对答,拱手道:“乃是东郡、陈济北和任城国。”
“不错,”荀彧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