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183无能狂怒的约当




“陈,开个玩笑,开个玩笑而已。不过如果你想要买车的话,我推荐你就买幻影,因为这辆车还真不错。等你买到之后,偶尔借我开一下,过过瘾就行。我们是剑桥大学里最好的一对朋友,不是吗?”



“再说吧,再说吧,我最近真没有什么买车的打算。还有,你到底去不去巴黎?车票钱我出。”



最好的朋友就该有最好朋友的样子,反正去巴黎的差旅费也不算太贵,陈慕武就当是掏钱给自己找个旅伴,这样旅途中至少不会无聊。



“既然你屡次三番地邀请我,那我的回答是,去!”



很可惜现在的英国没有义父这个梗,不然陈慕武感觉,卡皮察高低要给自己磕一个。



……



因为只是做一些誊抄的工作,基本上不会再添新的内容,所以狄拉克这篇论文写作速度很快。



没过几天,他就把证明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等价的论文给写了出来。



在最一开始,狄拉克考虑过,是不是应该把论文写成德文,然后给德国的《物理学年鉴》或者是《物理学杂志》投稿。



没错,《物理学杂志》这本德语物理期刊,最终还是异军突起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陈慕武去年整整摆烂了一年,一篇德语论文都没给柏林的普朗克寄过去。



另一方面是因为,普朗克临近退休,他也无暇再去顾忌那么多。



《物理学年鉴》的衰落大概已经是必然的了,但《物理学杂志》能不能达到原时空的那种高度,现在说不好。



因为陈慕武早在几年之前,就把那些经典论文发表在了《年鉴》上。



被搞乱的不仅仅是德国的两本物理学杂志,还有普朗克退休之后的身后事。



他在柏林洪堡大学的教授职位,和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讲席教授一样,同样是终身教授职位。



不过退休以后,他的教授职位就空了出来。



一个萝卜一个坑,新萝卜的人选,按照原来的时空走向,应该是薛定谔。



但是现在的薛定谔,他没搞出来波动力学,仍然只是瑞士苏黎士大学的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老师。



所以选来选去,到最后这个柏林大学的教职,送到了汉堡大学的泡利手上。



沃尔夫冈看陈慕武不顺眼了这么多年,甚至还被后者在哥本哈根揍了一顿。



但也是这一揍让他因祸得福,在德国物理学界,能接普朗克的班,那是很光荣的一件事。



泡利接班普朗克,普朗克则是接班基尔霍夫,德国的物理学,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发展下来的。



狄拉克写德语论文的想法,被陈慕武给直接否定。



因为实在是没什么必要,狄拉克是剑桥大学没毕业的博士,在英国国内,他这个地位可能还有些影响力。



但是到了德国的话,肯定没人会把他当一根葱。



如果让陈慕武给柏林写一封推荐信,那说不定普朗克会照单全收,把论文发表。



但狄拉克的父亲来自瑞士一个讲法语的州,他会流利地说英语和法语,可德语就差点意思。



如果把论文写成德文,免不了就会出现一些什么单词和语法的错误。



倘若再请实验室里的其他人来校阅和改错的话,就要花费不少额外的时间。



与其那么麻烦,为什么不直接发表在英语期刊上呢?



狄拉克都已经把论文装进信封扔进邮筒,寄往了皇家学会的《自然科学会报》编辑部,陈慕武的新论文,还仍然停留在打字机上。



虽然让狄拉克写英语,但他的这篇论文用的却是德语。



鸽了普朗克一年多,这勉强算是陈慕武的一种补偿,送老人家一份退休礼物,爱来自英国。



为此他还专门换下了之前已经打了半张纸的开头,把内容悉数换成了德语。



陈慕武一边思考,一边在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