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最后转道一路撤退至临清州。
不过高起潜并没有将所有的军兵都聚在一起,跟随着他往临清奔走的只有两万余人,他在其余的一些重要的城池也留下了一部分的军兵。
临清一带的防线是杨嗣昌的手笔。
说实话,杨嗣昌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在什么地方留多少兵,也都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他却是忽略了高起潜带兵的能力,也忽略了关宁军的士气的问题。
在鸡泽的南面曲周县,曲周算是广平府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留守在曲周县的是时任山海关总兵的侯拱极,侯拱极依靠曲周,领山海关精兵,面对在贾庄受挫的清军,竟然是一战即溃。
曲周就此沦陷,清军在多尔衮的指挥之下大掠周边,而后自广平府转入山东省的东昌府内。
曲周的胜利,让在贾庄受挫的清军找回了些许的自信,似乎除了宣大和陕西的明军之外,其余各镇的明军还是一如既往的孱弱。
而后多尔衮于丘县分兵四路劫掠,一路走西南劫掠广平、大名府内。
第二路往东,直取馆陶,第三路往东南,取冠县。
第四路,则是由多尔衮亲的本部兵马往东北走,取威县。
威县就在巨鹿西南五十里处左右,之所以取威县,就是为了防备巨鹿的明军驰援。
多尔衮主动将危险的任务揽了下来,而将油水丰厚的路线让给了其他旗,为的便是挽回当初在贾庄丢下的威信,密布各旗的损失。
清军大掠四方,最终大部在临清州汇聚。
高起潜领兵一路退往的地方正是临清。
虽然之前孙传庭便已经是派人传信来,清军向南遁走,可能会进入山东省内,往临清来。
但是提前的预警并没有对临清的占据起到什么的作用,高起潜并没有能够安排多少有用的布置。
高起潜知兵的名声完全就是靠着银钱买来的,他哪里懂什么打仗。
自称知兵,通军事,其实却是胆小如鼠,无半点指挥之能。
高起潜根本就没有真正指挥过一场仗,只是把死人的头割下来冒认功劳罢了。
历史上,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大军逼近北京,崇祯再命高起潜监视宁、前各部队,但高起潜在李自成还未到来之际,竟然直接弃关而逃。
而后南明之时,福王朱由崧召高起潜为京营提督,高起潜这一次甚至竟然领兵投降了清军。
可谓是只会钻营,却没有半点本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甚至连骨气都没有半点的,廉耻都不知的鼠辈。
而且因为高起潜颇为跋扈,关宁等镇的军将,对于高起潜也没有几个慑服的。
在多尔衮聚起大军抵达临清发起进攻之后,关宁等镇的军将只是象征性的做了下抵抗,便退入了临清城内,根本没有死战的意思。
高起潜也根本就没有办法分辨出关宁军到底有没有真的出力,他早就因为清军到来的而吓破了胆,城外的战败也让他更是心惊,在关宁等镇一众军将的恐吓糊弄之下,高起潜下达了紧守临清城的军令。
凝望着插满了红旗的临清城,多尔衮的眼眸之中没有丝毫的畏惧。
关宁等镇的这些人,他和他们打了太久交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只要他们不打辽东,不打北京,去打其他的地方,关宁军作战的意志可以说是近乎于无。
曲周、临清的这几仗,才是明军该有战力和士气,符合他对于明军旧有的印象。
宣大军和陕西军,这两支军队是明军之中的另类。
“豪格如今走到哪里了?”
多尔衮收回了目光,不再去看临清城。
反正关宁军也不会出城作战,根本不需要将其过多的放在心上。
多铎勒住了不断左右移动的战马,靠到了多尔衮的近前,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