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们,可能把2014当作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地心引力》创下崭新票房纪录,并拿下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就在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当口上,八月一日,这样的一部电影上映了。
一堆半黑不红的演员:吴景、于男、倪大红,配上一堆小鲜肉:黄轩、袁弘,再加上几个没啥名气的老外:斯科特·阿金斯、凯文·李···
听听,这都是哪儿找来的演员,怎么可能大卖嘛!
正是那部《战狼》。
话说,国内的档期概念是从《甲方乙方》开始,贺岁档首先出炉,之后才有诸如国庆档、暑期档等不同的档期,不同的电影也会根据档期的需求,选择上映时间。
动画片瞅准暑期,爱情片瞅准情人节七夕节,烂片瞅准保护月,就这么个意思。
而宣传和营销呢,是从《英雄》开始,在那之后我国的电影制作公司开始注重学习好莱坞的整合营销模式,也使很多电影如《天下无贼》、《夜宴》等,体会到营销对于票房增长的推动力。
不仅大制作电影开始注重营销,许多小成本电影也将注意力转移到营销策略上,这一改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影产业的进步。
《战狼》的营销,总结起来就是三方面:情感调动、社交媒体、二三线市场。
自年初开始,《战狼》就宣布定档八月一日。
首先是建军节,适合《战狼》这样的,将主旋律和主流商业思维相结合的电影上映。
其次是暑期档,好莱坞电影较少,除了喜剧片和爱情片之外,堪称大片的只有月底的《四大名捕》,瞅准观众的需求。
在宣传营销中,大众情感是重要的可调动因素,正面的,像是《大地震》,负面的,像是《色戒》,总而言之是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世纪初那会儿,一个贺岁档拢共就两三部电影,能给各自留出充足的发育空间。
现在你敢想这个?建字头的电影在档期和排片上的优待都不多,剩下的,更是同时亮相,恨不得掐的你死我活。
《战狼》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为宣传口号,唤醒观众的爱国情怀。
营销就很简单了,重点就是感情牌。
之所以选择八月一日这个红色节日的前夕上映,就是为了借助全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的时间点进行电影宣传,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爱国热情的宣泄。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一台词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内心共鸣,不但让观众心潮澎湃,更是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将观众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电影的口碑跟热度。
这两年,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营销已经成为电影宣传的新手段。
从开拍起,《战狼》就消息不断。
前期的亮相与认知,中后期的点映与口碑,再到上映之后的铺天盖地宣传,一步都没落下。
隔三岔五,电影的官博就发一段拍摄中的搞笑画面:台前幕后的各种逗趣、ng片段、及艰辛拍摄现场一站式全面奉送给观众。
前期曝光了大量拍摄现场艰苦的条件,拍摄地50度高温的夏天让所有工作人员的衣服都浸湿了,同时直击吴景受伤的瞬间、工作人员受伤等一系列画面不禁让观众心疼。
而花絮后半段更轻松欢乐,石兆琪老师义正言辞的时候ng多次、吴景立正回答领导时“下面的词不顺了”等搞笑画面也被一一收录。
算是上映前的口碑基础,就跟程龙电影结尾片花的动作花絮一般,营销的就是一个词:敬业!
上映前,吴景等人还能歇着。
上映后,等着他们的就是魔鬼式的路演计划。
这两年,一线城市的票房总量依旧可观,但涨势迟缓。相对应的,二三线城市票房总量在全国票房总量中的百分比上升迅猛。
所以,《战狼》的路演重点便是二三线城市,跟前两年认准大票仓宣传的路线刚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