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40章 凡是带“长”的都是领导
几个人忽然晚上一起上门,把韩瘸子搞得有点儿懵,下意识就看向了韩青。



韩青笑着说道:“瘸子叔,我给你介绍一下我这几个朋友,尤其是这个!”他把许凡拉过来,“他是京都文玩协会的副会长,还是国内最有名气的专家严老的徒弟,你跟我一说,我觉得找小侯不够专业,就把他拉来了!”



什么文玩协会,什么最有名气,韩瘸子没听懂,但是他听懂了副会长,在他的印象里,凡是带长的都是了不得的领导。



就像以前村子里来过什么乡长,镇长视察什么的,前呼后拥的看着就气派。



眼前这个小伙子虽然看起来年轻,但也带个长,还跟韩青是朋友,说不定真的能看在韩青的面子上,能买自己手里的那些破烂。



他的脸上立刻就露出了笑容,“啊,是会长啊!屋里坐屋里坐,你们都别客气,一起屋里坐!”



几个人四下打量了一下韩瘸子家,可能是因为他是个老光棍的缘故,家里比较乱,东西也比较老旧,随便找了个凳子,几个人都坐了。



阳子是个闲不住的,背着手站着,在人家柜子那边看墙上挂着的相框,还有柜子上摆的东西,还时不时回头看许凡。



他的意思是,你看看,他上面摆的东西值钱不?



许凡没理他,不是所有老旧的物件都值钱,他笑着看着韩瘸子忙活着,给他们倒水。



韩青客气道:“叔,别忙了,他们都是我朋友,你要真的有什么好东西,保证不能亏了你,我们都是一个村儿住着的,要是让您吃亏了,回头我爸妈不要打死我啊!”



韩瘸子“嘿嘿”的笑着,“你们等着,我去拿去!”



说着,他就出了自己的这间屋子,去了旁边。



阳子趁这个机会叫许凡:“凡子,凡子!你看看这个怎么样?”



他指着座钟旁边两个圆筒一样的瓷瓶子,上面是彩绘的喜鹊登枝,韩青家里也有一对儿。



这东西就是帽筒。



帽筒兴起于清代咸丰年间,兴盛于上世纪前半叶,到现在也就一百五十多年。



最开始,帽筒用玉置放帽子,后来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帽筒以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包含了华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



早期的帽筒并不是圆柱形,在清代出奇,康雍乾三朝,是把官帽放在一个圆形类似于香薰的上面,这是帽筒最初的雏形。



筒状帽筒出现的时期大体为乾隆晚期左右,随着工艺的简化最终形成圆柱形无孔帽筒,并不是只有咸丰时期才出现。



而最为古玩行当认可的是龙泉窑帽筒,高24c,口径128,底径12,创制与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得到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



龙泉窑帽筒为传统样制,直口,筒腹,口略大于底,中空,外壁上端饰双线边纹两道,两道边纹间斜划网格纹,筒壁饰六个等距,上下相交错的海棠花式镂孔,这是为了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气,同时也可用于熏香除臭。



筒腹花纹一面为出水芙蓉,刻法细腻,生动活泼,线条舒畅优美,颇有“风荷正举”之意境。



另一面浅划折枝牡丹一朵,刀法较随意。



近底端刻双线边纹一道。



胎壁上薄下厚,增加稳固性,弥补口大底小造成的重心不稳。



此器内外均着青色釉,虽因釉薄而缺乏玉质感,但釉色温润靓丽,晶亮剔透,光泽度较好,积釉处尤其轻盈可爱。



足底无釉,星火石红色。



此官帽应属于早期帽筒,也是龙泉窑帽筒中的精品,同时也很好的证明了,龙泉窑在清代中后期仍有烧造。



而韩瘸子家这个,很明显是年代不够长,是民国后期民间的普通人家使用的,上面还有裂纹,被箍碗匠用劣质的铜丝箍起来过。



许凡摇摇头,阳子撇了下嘴,也不失望,又看向旁边的一个东西。



许凡粗略的扫了一眼,没有什么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