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似乎不合常理?
睿亲王多尔衮作为清国皇帝黄台吉钦定锦州方面大军的最高统帅,自然不敢对明军的进攻掉以轻心。



早在数日之前,他就开始调派人马加以防备,为此更是从锦州城下抽调了大批汉军旗士卒,派往女儿河岸各处布防,以阻止明军登岸。



而同样擅使火器的天佑军、天助军,以及朝鲜军也多被派上河岸防线,唯独孔有德亲率一部天佑军,带同那三十六门清军新铸的红衣大炮,因不能确认明军主攻方位,仍驻在锦州城西南未动。



女儿河北岸各处适合登岸的地方,都各有一部汉军驻扎守卫,多尔衮是想借助他们的铳炮之利,在远距离击杀渡河明军人马。



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各部兵马,除了在女儿河南岸与小凌河东岸驻守未动外,也已都集中在锦州城的西面、南面。



多尔衮的意图很明显,他就是想要借汉军、天佑、天助各军,以及朝鲜军的兵马,来消耗明军的炮火和锐气。



说得直白一些,多尔衮就是想拿所有的汉军与朝鲜军来充当炮灰使用。



自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援辽明军到达松山之后,双方几场大战,虽也杀死杀伤明军过万人马,但清军这一边的损失也是不小。



不论满洲八旗,还是蒙古八旗,都有勇士或死或伤,这场仗打到此时,已无一个旗是完整无缺的,包括黄台吉亲领的满洲两黄旗也是如此。



要知道为了这一战,黄台吉可是召集了全国所有的壮丁,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举国动员啊,像这样的军事动员行动,在清国的历史中一共才干过两次,除了这次的“国运之战”外。



便是后来闯贼李自成攻破大明京师,灭亡大明朝廷之后,驻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借虏平寇”,清国才进行了第二次举国动员,一举完成了大清国的建国之战。



多尔衮算是十分幸运,他亲身赶上了这第一次的举国动员,而另一次的举国动员,又是他亲自下令发动的,当时的他可谓是举世无两。



当然,现在这里还有一个极大的变数,那就是这第一次举国动员,因为多了张诚这个“天杀星”,似乎就此打乱了清国的一切计划。



可以说,张诚已经成为这一场锦州之战中,最大的不确定性!



这一战的结局,也因此而成为了一个悬念,而清国的未来也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微妙起来。



许多心思敏感之人,已然在暗中悄悄的做起了准备,他们对于黄台吉的身体状况十分敏感,更对于未来何人会继承黄台吉的帝位,而暗自揣测起来。



其实,任何王朝都是如此,每当先帝身体抱恙之际,往往也是朝局出现动荡迹象之时,有多少王朝就是这么动来动去,而最终消亡于历史长河之中?



…………



看着眼前的地图,明军阵仗很大,他们的兵力似乎布满了锦州南面的女儿河段。



锦州西郊外,清军大营的中军帅帐内,人头攒动,几乎满帐尽是鎏金盔甲,个个盔尖高高挑起,上面飘荡着五颜六色的盔缨。



议政大臣、户部承政英额尔岱,此刻还未启程前往义州,所以也在此间共商军事,他盯着地图看了许久,忽然间不由得眉头一皱,口中喃喃自语道:“哪里不对呢?”



多尔衮、代善与济尔哈朗等几人也听到了英额尔岱的话,各人都是心有所动,不由对着那副地图仔细端详起来。



国史院大学士刚林抬眼与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对望,见其正对着自己点头不已,便开口向英额尔岱轻声问道:“他塔喇承政,可看出有什么不对?”



多尔衮听得刚林的问话,不由也皱眉望来,似乎想听听英额尔岱如何回答。



英额尔岱的目光仍停留在地图上,他抚须说道:“据探子哨报,明军各营兵马尽出,沿女儿河一字排开,似有大举之象。



可宣府张诚所部兵马,唯独不见有何动静,这……似乎不合常理?”



他一语点醒众人,自明国援辽大军开至松山,清军多次在宣府张诚手下吃亏,尤以长岭山一战最为惨烈。



满洲正黄旗与镶白旗均损伤严重,更是在张诚手上折损一位亲王。



此刻,在清国君臣的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