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丑闻
三者是否存在,果然有声有色的大国。



这边他在感受文明起始之地的人文历史,当然是和赫本一起感受。



另外一边,关于英国艾登政府以增加军事预算表达对造船业的支持,在下议院也引起了工党的质疑。



首相艾登在下议院以三个理由来阐述自己的国防预算增加拨款,第一条是美国期待英国增加军事预算保护欧洲国家免遭战争威胁,美国已经呼吁了不是一年两年,他并非指责工党政府一直充耳不闻,但现在英国的经济规模,一直保持十五六亿英镑的预算,显然并不合适。



要知道美国的经济总量是英国的三倍多,军事开支却是英国的十倍,美国也对英国只顾着赚钱却不承担军事责任感到厌烦。



第二点,阿尔及利亚战争仍未停止,地中海一线的航运安全必须重视起来。



要知道和亚洲市场的航路,是路过地中海海域的,英国必须遏制住战争对英国生命线的威胁。



最后一点就是拯救造船业,艾登在下议院呆了好几个小时接受质询,总算是涉险过关。



军费增加,代表着战后英国军方一直节衣缩食的日子正式结束。



英军的三军专职统帅蒙巴顿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也知道考验才刚刚开始,既然军费增加了,未来一段时间,他最大的问题是要面对各军种的伸手。



“美国的主张,对英国还是不利的。我要向内阁如实将美国的主张转述。”六方会谈现场,艾伦威尔逊面无表情的道,“英国对亲密盟友的敷衍态度相当失望。”



六方会谈召开了,艾伦威尔逊预料成为现实,美国的态度不会因为政府换届改变。



在六方会谈的档口,迪安·腊斯克以美国国务卿的身份,高调对英国发出了访问。至于目的,那是显而易见的。



在做国务卿之前,他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自然要代表现在美国的态度,让英国适可而止,美国对六方会谈这个框架本就不满,肯尼迪政府也是如此。



艾登本来对迪安·腊斯克的到来十分欢迎,但在见面之后知道美国的态度没有改变,瞬间反应冷淡,“这对英国不公平,美国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对苏联的咄咄逼人强硬应对,最重要的是回应苏联的航天技术威胁,我想肯尼迪总统应该明白,谁才是真正可以对美国地位做出挑战的国家。”



迪安·腊斯克苦口婆心,他本是一个温和的人,对外交工作愿意付之于行动,不辞劳苦的来回奔波,但既然坐上了国务卿的位置,就要尽力把金主和美国政府的期待变成现实。



洛克菲基金会的弗吉尼亚会议上,迪安·腊斯克第一次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理事的口中,知道肯尼迪政府让自己做国务卿。



这次会面没多久,肯尼迪正式任命他为国务卿。这项任命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这样的履历在艾登面前是没有说服力的,他二战时期就是外交大臣,现在也主导外交事务,迪安·腊斯克这一次的伦敦之行自然是无功而返。



同样在巴士拉,送别老朋友史密斯,迎来了新朋友的艾伦威尔逊,仍然不卑不亢的磨时间,美国的态度没变化没错,英国的态度也没变化。整个会场的气氛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开会之前就知道会议不会有结果,各国代表自然是等着散会。



对他来说,能够拖延一天就是胜利,自然无所谓是不是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华盛顿,迪安·腊斯克访问归来,向肯尼迪政府汇报英国的态度,“没有进展,艾登就好像丘吉尔一样,不讲道理,好像活在上一个时代。”



“嗯!”肯尼迪发出长长的鼻音,随后道,“迪安,你也辛苦了,这不是你的错。”



等到迪安·腊斯克离开,肯尼迪拿起来电话,“让中央情报局局长来白宫一趟。”



外交领域上,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司法部长,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和军事官员更大的权限,迪安·腊斯克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形象良好。



“我们关于艾登有一个机密消息,说不定可以利用上。”艾伦·杜勒斯得知英国反应冷淡之后,“说不定可以让艾登手忙脚乱。”



正当艾伦威尔逊回伦敦进行常规报告的时候,艾登的丑闻一下子被揭发,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