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1章 未知纳米涂层
(之前的第60章和第59章合并了,内容改了很多,看着有些尴尬,实在不好意思。这个屏蔽系统太屌了。)



这个玻璃瓶之所以那么硬那么坚韧,无非就两种可能。



一个就是玻璃原料加了某种物质通过高温,整体铸造而成。



一个就是玻璃瓶外表涂抹了某种特殊的材料,比方说纳米涂层。



要说它很高端,也未必,国内外很多玻璃生产厂家都有研究。



所以,姜余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给京都理工那帮理工宅们研究,只是想搞清楚里面的原理。



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钢化玻璃,价值并不大。



其实,大部分的玻璃硬度都一样的。



钢化玻璃只是通过物理方法控制应力,阻止表面微裂纹的扩大。



但其分子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决定玻璃硬度的因素是玻璃的组成物质,比如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玻璃硬度会比普通玻璃硬度高。



如果材料中加入了碳化钨,也能够大大提高玻璃的硬度,但这个制作过程比较难,成本比较高。



现在市场上基本上都是采用物理方法制作钢化玻璃。



所以,要是能够简易制作,能够大范围推广生产制造的超强硬度玻璃,那价值就很可观了。



不过,这种可能性应该比较小。



玻璃在地球发展了几百年,该研究的,大都已经研究出来了。



但如果这个瓶子是采用一种特殊涂层,使其物理性质改变,那这种材料就很可能引发革命性突破。



姜余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最大的。



因为上次拧开这个瓶子的时候,他确实没用多大力。



那就说明一种可能,“瓶盖”和“瓶身”的结合部,就是简单的普通玻璃,没有涂抹任何特殊材料。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喷涂玻璃瓶之前,在断口位置上,用细长的粘纸遮盖住,或者事先涂一层凡士林之类的阻隔材料。



他判断,这这瓶子之所以这么坚硬应该是涂抹了某种材料而造成的效果。



所以他在颁布任务的时候,已经明确了要把那层薄薄的材料找出来,并且分析出其分子式。



他还定下了些规矩,要捕捉这种材料,不能用暴力破坏,不能用高温灼烧,不能……



本来以为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可能破解这么顽固的物质。



结果,在第二天上午,王教授就打电话过来,说那种未知物已经被分离出来,分子式的破解也到了最后的阶段。



姜余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很是震动,现在的教授都这么屌了吗?



他又赶紧来到了学校的实验大楼。



经过一番了解后,他才知道实验过程中的大概原委。



这一次分离过程非常简单,是大二物理系的一个学生提出来的方案。



首先,把瓶子放在封闭的极冻环境中,充分把玻璃冷却至零下20度。



然后,就把这个冷冻瓶,迅速放入已经真空的高温环境中。



……



骤冷骤热下,不要说玻璃了,钻石也受不了啊!



玻璃瓶子碎成了渣渣,但是外面的那一层超级薄的涂层没有完全被破坏。



很多老教授,包括姜余都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方法。



那是因为他们进入一个思维怪圈:越是复杂的东西,破解的方法就越复杂。



而那个大二的学生,就完全不纠结于那些复杂的理论,越是复杂的问题,他就想越简单化去解决。



这就跟数学的解题方法很相似。



果然,高手都在民间。



姜余在化学实验室看到了这个未知物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