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七章 脱离束缚
式打击,几近坠毁。



在接到求救后,这艘驱逐舰便立即赶到了“伊甸”号的附近,只不过他们似乎还是来晚了一步,“伊甸”号已经没有了应答,从体型来看,这艘海鸥级导弹驱逐舰和“伊甸”号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儿,在“伊甸”号面前,驱逐舰仿佛就像是游轮面前的小渔村一样。



而这种在规模上的巨大差异也和联邦的太空作战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联邦的太空作战一般采用远距离作战战术:由于受太空环境制约,在三维环境下,大编队被探测到的几率远大于小编队,所以远距离战斗一般发生在大编队之间。由于能量护罩技术没有理论基础,所以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而大型战舰的机动性很差,而能量武器的杀伤力巨大,巨舰大炮式的作战方式等同于自杀。所以大编队太空作战一般以太空母舰舰载机之间的战斗为主。这等同于现世的航母编队作战。



直线出击,随攻击路线最短,但并不是最佳选择。太空空间的巨大、能量武器超远的射程、大面积的覆盖率,决定舰载机突击距离必将很长,所以攻方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防御方应只需采取以下手段,母舰护航炮舰前出到一定距离,利用巨型能量武器向舰载机编队进行覆盖射击,导弹舰同时发射大量导弹进行拦阻,然后母舰施放舰载机。三种攻击手段的不同,自然形成三个反击波次,即可给攻击造成巨大损失。这其中能量武器的光速速度,巨大的穿透力和持续攻击的能力,使攻击方舰载机无法实现有效闪避,所以杀伤力也最大。



所以,一般来讲,大编队舰队相遇,初期双方通常会在舰炮射程之外长时间对峙,并采取改变队型等手段,以扩大攻击面,减少单位空间内攻击部队密度。



在战斗初期,由于敌舰载机较远,舰队一般采用伞形队形,火力支援舰位于呈伞形张开,正面对着攻击方向,第二层伞面是由导弹舰等采取可控武器的舰只组成,太空母舰和后勤支援船一字排开组成伞柄,以头减少被攻击面。



战斗后期,当敌方舰载机距离较近时,舰队一般采取球型编队,火力支援船等重装甲舰、重火力舰在最外层,导弹舰等次重舰位于第二层,核心是太空母舰和后勤支援舰。按照太空作战人道主义原则(这将在后文说明),救护船受主动的攻击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作战时应远离战场,由少量小型舰和舰载机保护,并先行施放救援船做好救援准备,相应的,舰载机攻击队型一般以碗型为主,中间凹,四周凸,并空出中心点,以期给已方炮舰留出反击窗口。同时也可以造成敌方护航舰队队型的混乱。



防御方后发制人所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一但敌方舰载机突出编队内部,必然会导致舰队混战状态,会给舰队造成巨大损失。



等同于地面战争,双方应留有舰载机预备队,用来防卫舰队或进行第二波攻击。但如果防御方力量较小,或进攻方舰载机性能突出,一次投入全部力量可能会达到歼灭性效果。



这也决定了这艘海鸥级驱逐舰充当着抵御敌方舰载机和小型攻击舰的“护卫”作用,必要时就是一种被舍弃充当炮灰进行反突击的攻击舰,所以过大的体型对于它来说并没有作用,也正是这种船体规模的限制,它才会被派到星港附近巡逻,不然遇上大一点规模的太空海盗,恐怕逃不过被摧毁的厄运。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星际联邦从过去的无数战役中积累下的经验,联邦的实现是从无数的尸骨下才统一起来的。



“进行靠近“伊甸”号,锁定他们的舱内通讯频道进行监听,如果事态我们无法控制,再向星港请求支援!”



沉思了片刻,驱逐舰舰长向自己的副官说道。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0933&cid=19511817&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
(4/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