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上班,诸葛淞便敲门进了高淄办公室。
“主任,我来做检讨。”这句话在诸葛淞口中就像是去买菜一样平常自然。
“嗯,说说情况吧。”高淄泡了杯茶,昨晚他把记者近几个月的文稿全部看了一遍,发现记者的文笔确实有待提升,尤其是时政新闻,语言干瘪,用词不准确、不精练。
“领导,我们也有苦衷啊。”诸葛淞一脸无奈解释道,“现在跟书记、县长的记者就我和鄢波,在现场一个人又要拍,还要录音,更要记,回来还要剪同期声,写稿子,相当于一条龙服务,能交差就不错了,哪有时间提升业务能力。”诸葛淞当了10年的记者,深知在领导面前抱怨可不太好,不过他就想趁着这次机会,好好向新领导诉诉苦。
在诸葛淞看来,大家都认为跟书记、县长是个美差,其实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这是一件只图名气的事儿,长期加班,稿子经过无数审核,改无数次,稿子的风格根据不同审核人的风格进行修改,一旦出错,就会被追责、写检讨。诸葛淞现在电脑里都有好几种检讨书的版本。他几次向魏姜申请到民生报道组,但领导以缺人为由拒绝了。
“你们的情况,我也了解,但这不是出错的理由吧。”高淄说,“你看,昨天这篇稿子这些错应该犯吗?”
“确实不应该,这些编辑也看不出来,县政府办也没看出来。”诸葛淞想转移矛盾。
“源头都在你哪里,不要指望别人给你纠错,出了事第一责任人还是记者。”高淄看到诸葛淞有些吊儿郎当,于是把话说得重了些。“好在县长说要让咱们加强业务培训,这次也就不追究了,你先写个书面检讨交给你们主任。出去吧,把吴慈喊过来。”高淄抿了口茶。
“好。”
不一会儿,吴慈拿着一本笔记本进来了。她穿着卡通t恤、白裤子,一身运动装,感觉很有活力。
“高主任,您找我?”
“请坐。诸葛淞那篇稿子的事儿,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作为部门主任,我也应该深刻反思,一是记者不认真,二是编辑不认真,三是日常记者业务训练不足,这个部分原因在我,没有督促他们及时‘充电’。”吴慈说得很快。
“县长深夜叫我去,对记者写的稿子非常不满意,他甚至说是‘小学生’作文,我们都是写过稿子的,这句话对我们的警醒程度,你也明白。”
吴慈轻哼了句,“领导,当然,写不好个人原因很大,不过我还是想向您汇报下咱们采集部的情况,我们部门加上我和两个副主任只有12个人,书记、县长分别配一名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剩下8个人,其中两个不会摄像,必须与摄像记者配合,就算7组记者,他们要跑时政、民生,还要做深度,现在我们网站、电视都要同时做,产量是满足了,质量上不去了。”
“那你的想法是?”
“我没有想法,只有建议。”吴慈微笑着与高淄抠字眼,“就希望领导能多派点人手过来,还有我们的新闻稿还要自己改成网络稿,这难道不是后期编辑的事儿吗?现在记者们都比较有意见。”
“你的意见我知晓了,至于细节问题,我们在编委会上再讨论。”
高淄近日忙着研究上新楼墨观察app,对内容这一块还没来得及做整体部署。他准备打电话给魏姜,但鉴于魏姜是老同志,高淄认为自己应该过去,显出一把手的风范来。
“魏总”高淄敲了门进去,顺势坐在沙发上。
魏姜戴着一副老花镜看着报纸。“高主任,有啥事儿,叫我过去就行了。”魏姜取下眼睛,站了起来。
“没那么多讲究。”高淄语气谦和,“这次诸葛淞的处理意见我想听听您的想法。”
“错也不是好大的错,不过呢,就是撞在领导枪口上了。我建议,能否就让记者写篇检讨,编辑罚款100元,总编辑也罚100。”
“这又不是政治导向问题,你哪有时间管的那么细。”高淄问,“一般书记、县长稿件的编发流程是怎样的?”
“编辑部主任初审、编委二审、总编终审。”魏姜说,“这次我也负一定的责任,没看出来。”
“这个也怪不到你,客商名字和专业术语看不出来也很正常。”高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