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六百〇二)上山见见龙道士
曾国权解释道:“通过这些强身健体的方式改善孩子的身体状态,就算将来不习武,成年之后身体素质也会强健很多。而且在呼吸吐纳中能锻炼人的心性,磨练意志和耐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很有益处的。”



曾易现身说法道:“我是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吐纳了,那时候也没有练套路。真正练套路的时候都接近小学毕业了,但习武的速度很快。初中毕业时镇里就没人是我对手了,整个过程完全是水到渠成。”



张勇胜赞叹道:“曾易本身就资质卓越,再加上教育得法,自然就有所成就。这就是有名师和没名师的区别,这几年少走了不少弯路。如果只算套路的话,就算他的资质再好,现在比赵云飞强得也很有限。”



曾国权解释道:“呼吸吐纳不仅增强了曾易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让他的心静了下来,少了各种杂念,练武时更加专注。这样一来他的悟性能够完全发挥,对套路和实战的理解更透彻,练武进度自然事半功倍。”



练武先练心的理论让省体院的各位老师感到非常新奇,仿佛推开了一扇宝库的大门。他们都是从事多年武术教育的,对武术教育中的难点痛点非常清楚,此时一听就发现了很多解决自己困扰的办法。



大家围绕怎么教授和练习武功展开讨论,以曾易作为成功的例子,探讨效率更高的习武方法。气氛非常的热烈而且愉快,一直到吃饭众人都停不下来。最后张勇胜索性在旁边的饭馆叫了几个菜,在医馆里边吃边聊。



省体院的几位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遇到过不少问题。尤其是在传统武术实战方面,他们有着很多的困扰。除了国家的限制之外,传武的教学比现代搏击进度缓慢,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在曾国权看来,现代自由搏击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三十岁之前透支生命赚钱,四十岁之后全身是伤,赚的钱大部分成了医药费。六十岁之后他们在病痛中死去,一辈子毫无成就。



这样的习武者既不能开创自己的武学流派,也不能强身健体,除了赚钱毫无意义。但钱并不是生命的全部,只是生命的工具。没有钱缺少工具自然难以成事,但有了工具失去了身体,一样一事无成。



按照曾国权的理论,传统武术就是兼顾实战和养身的法门,是追求生命的第一利益为最高价值的。在实战和生命之间,传武体系中生命是第一位的。现代传武虽然实战价值削弱,但养身的功能却还保留着。



只要养身的功能在,再重新把实战的功能捡起来,对于习武者并不是太困难的事。但是这需要优秀的传授者来教授实战的技巧,突破养身和实战中间那张窗户纸,然后才能在实战上有所成就。



第二天张勇胜留吴国新等人在镇上活动,自己带着曾易和赵云飞上山去了。出了镇口不远就是上山的小路,曾易经常跟着老爷子上山采药,对路线非常熟悉,走在前面带路,张勇胜两人跟随。



对于飞仙观,张勇胜小时候跟着父母上去过的,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这是个年代很久远的道观,据说已经够得上古迹的标准了。关于龙道士的事他知道的并不多,也与道士们没什么交往。



龙道士在紫竹镇一帶的乡村中名气很大,但不是以武功出名,而是经常下山给人做法事。乡村里的老百姓比较迷信这些,家里老人走了都要做这个。龙道士收费合理,法事做得很严谨,受到大家的推崇。



据曾易说龙道士和曾国权的关系不错,每次下山采买都要到医馆坐一会儿,有的时候还会和老爷子切磋。他是擅长腿功的道士,在山野上健步如飞,曾易说自己试过,轻功上完全不是对手。



听着曾易的介绍,张勇胜和赵云飞对这个道士越来越感兴趣了。在传统武术衰败的现代,居然在山野道观中还隐藏着这种高手,让他们非常的意外。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将其介绍给李明宇当师傅。



紫竹镇外的山不高,也没有什么名气,但路上却比较险峻。到了半山后就没有正经路了,要么是山民们踩出来的小路,要么是建道观是请人在山边悬崖上开凿的石径,非常不好走,而且很危险。



曾易是走惯了的,张勇胜轻功好,也不怕这些。赵云飞就有些难受了,他看着上百米深的高度差,下意识的就有些心里发虚。尤其是某些地方只供一人通过的狭窄小路,更是让人心惊胆战。



“是谁想出来的,把道观修在这种地方,也太难走了。”赵云飞壮着胆子走在小径上,一边走还一边吐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