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19章 制作地瓜粉条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到了,陆乔乔等人便将瓦锅里的棕榈果捞出来。



煮了将近五六十分钟,锅中的清水早已经变成了浑浊的黄色,看着有点不可描述。



陆乔乔她们准备采用最传统的非洲压榨法,对这些棕榈果进行处理。



首先要做的,便是将棕榈果给砸扁,让其果肉分离,并将果核剔除掉。



原本质地坚硬的棕榈果,煮了这么久之后,果肉变软了不少。用洗干净了的岩石轻轻一砸,棕榈果肉便变得软趴趴,轻而易举便能将果核给分离掉。



接着,将去除了果核的棕榈果肉收集在一起,继续用岩石捶打,务必要把所有果肉都砸得烂糟糟。



因为棕榈果肉中含有大量的丝状纤维,所以捶打果肉的时候,需要不小的耐心。



等这些金黄色的棕榈果肉被捶打成烂糊糊后,将它们重新放入瓦锅里,并加入清水,继续大火熬煮。



在煮制过程中,部分棕榈果肉会渐渐软化、溶解、继而消失不见。



等锅中几乎没有金黄色的果肉,只剩下煮不烂的果皮和丝状纤维,便可以将它们捞出来,并用细布过滤。



这用来过滤的细布,是李雪梅的一截衣裳布料,还是挺好用的。之前过滤地瓜浆,也是用的它。



隔着细布,将棕榈果皮和丝状纤维中的水分给挤掉,便能得到小半锅金黄色的浓浆。



棕榈油的密度比清水小,所以沉淀一会儿后,便能看到薄薄一层的油花浮起来。



他们可是有五个人,那区区六七十斤棕榈果,看着好像不是很多。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挺费精力的。



也不知花了多长时间,他们才把煮熟的棕榈果砸碎、去核,然后进行二道大火熬煮,以及过滤得到浓浆。



因为油水分离需要不少时间,趁这功夫,李雪梅她们计划对先前得到的地瓜粉进行处理,制作成地瓜粉条。



首先,取一小部分的地瓜粉加凉水溶解成地瓜粉浆。然后,将地瓜粉浆倒入锅中小火慢煮。



原本雪白的地瓜粉浆,渐渐变成了透明色,并鼓起了一个个小泡。



随着水分的蒸发,地瓜粉浆很快又变成了粘稠的糊糊。这是制作地瓜粉必不可少的步骤,叫做打熟芡。



熟芡打好后,可以少量多次往里头加入碾碎的地瓜粉,并将其和成软塌塌不成形的稀糊。



这些步骤,李雪梅和陆乔乔重复了很多遍,所以一点也不生疏,操作起来可谓得心应手。



何彦昌还是头一回见,所以看得格外仔细,想瞧瞧这地瓜提取出来的粉未,最后能变成什么好吃的玩意儿。



在李雪梅与陆乔乔处理地瓜粉的时候,陆福生正在用烧红的细树枝,在竹节底部烫出了一个个小洞。



这活不需要技术含量,但很考验耐心。所选的树枝不能太粗,否则烫出来的洞太大,做出来的粉条不好看。



但也不能太细,不然烫出来的洞太小了,粉浆流下来的时候,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导致粉条不能很好地成型。



花了好些功夫,陆福生才在某个竹节上烫了十几个大小均匀的洞。



接着,他往这个竹节里倒了一瓢清水。下一刻,十来条粗细均匀的水线从竹节下方漏下来。



为了实现一步到位,顺顺利利地制出粉条,在正式操作之前,李雪梅和陆乔乔不忘将准备工作给做好。



首先,她们找来两根长长的竹枝,用来夹粉条。接着,在简易炉灶旁边放个瓦锅,并装满凉水。



操作前,李雪梅又喊道:“福生,一会儿你负责把热水锅中成了形的粉条夹出来,并倒入凉水锅中。”



“好,我知道了。”陆福生以前在陆家村时便操作过多次,同样不是生手。



“那我们呢?”何彦昌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雪梅回话:“你们暂时没有安排,在一边看着就行。倘若福生后边忙不过来,你们便给他搭把手。”



准备工作就绪,陆乔乔便开始动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