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0章 良心何在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精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因为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



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宝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宝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谢谢”,就去找人帮忙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



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很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



老婆婆可不愿意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赶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干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才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宝贝,是因为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宝贝呢!瞧,你把宝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相传,清朝时期,滕县辛庄有个名叫钟璜的秀才,很有才华。



有一年,滕县的秀才都到充州府去会考举人。



发榜后:钟璜名列榜首。不光这儿,各县的秀才,哪个也比不了滕县参加考试的秀才,主考的学院大人,宣布滕县为这次会考的第一。



谁知其余各县的秀才不服气,他们集合起来去找学院大人质问。



凑巧,在大街上碰到了学院大人乘坐的鹦哥绿呢子大轿,他们就围起来不让学院大人走,你一言,我一语,问滕县的秀才考得究竟有多好。



学院大人被这伙酸不溜球的秀才纠缠得没法,就说:“我出个上联,当面考考你们,对得上,算你们有才学;对不上,那可要甘败下风啦。”说完,就出了个上联:掰开石榴,酸子挤成一片。



这伙秀才,你看我,我看你,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上,可巧钟璜也来到轿前,听了学院大人让对对子的事。



学院大人看到了钟璜,就问:“你不是钟璜吗?”“学生是钟璜。”



“你对得上来吗?”“学生已想出下联。不过还是让众学兄先对,对不出,我再对吧。”



等了老大一会子,各县的秀才还是对不上来,钟璜就念出了联:折断藕结,丝纹分裂两边。学院大人听了哈哈大笑,这伙秀才不得不分列两边,闪开道路,让学院大人的大轿通过了。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为人正直,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时,包公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扔下父母不管,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辞去官职照料父母。



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包公便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



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



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照顾父母,说明他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7)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