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张嘴就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因势利导



一个管理者走进办公室时,却看到几个人正在为昨夜的女排比赛议论纷纷。面对这一意外情况,这位管理者没有命令大家停止议论,而是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讨论,谈起了自己的感想。二三分钟后,大家静下心来听他讲时,他却巧妙地将话锋一转:“中国女排的胜利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它证明了中国人的伟大,但是中国在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上还很落后,被人瞧不起,我们也要有女排这种拼搏精神,把我们的科学技术、经济建设搞上去……”



这位管理者运用的就是“因势利导”的语言艺术。他及时地“借”了员工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之“势”,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指引,顺势将大家的热情引导到工作上,不仅很快恢复了办公秩序,还借此激励员工们努力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这位管理者运用命令式的语言表达形式,虽然也可达到停止议论的目的,但无法使大家的思维从“女排比赛”中走出来。当人的思维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特别是当人处于亢奋状态时,命令式的语言、强迫的手段效果都不好。因此,碰到上述突发事件时,只有借其势,用巧妙的语言形式,自然地加以引导,才能达到扭转局势的目的。



●顺势牵连



一位数学教师刚走上讲台,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使他感到莫名其妙。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小声对他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了。”教师一看,果真第四颗扣子扣在了第五个扣眼里。局面有些尴尬,迅即这位教师煞有介事地对学生们说:“老师想心事了,急急忙忙赶着与你们──来──相──会。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习题时,运用数学公式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



这位老师先用幽默的语言为自己解了围,紧接着,又顺势把这意外事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联系起来,借此作比,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类似错误,既显得自然,语言又形象,很快解除了尴尬的局面。



顺势牵连的应急艺术确能有效地使人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但必须注意“牵”得要自然、“连”得要巧妙,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



●有意岔题



一次服装展销会上,一位营业员正在向众多的顾客介绍服装的式样,突然听到有个顾客在说:“式样不错,就是老点。”这位营业员一听,马上机灵地接着说:“这位同志说得对,我们设计的服装式样好,又是老店,质量保证,价格公道……”



其实,那位顾客说的是“式样老了一些”的意思,这位营业员怕其他顾客受他这句话的影响,因而灵机一动,利用词的同音关系把“老点”改换成“老店”,岔开了对自己不利的话题,模糊了对方的注意指向,有效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来。



岔题是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但要使岔题成功,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自然。所谓自然,就是指岔开的话题与原来的话题连得上、说得通。也就是说,岔开的话题与原来的话题要有某种联系,如两个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两个词语意义相连、两个话题概念相近、两个景物同处一种语境,等等。二是岔题要及时。所谓及时,就是指岔题要抓紧时机,找准岔口,在对方话题尚未充分展开之前就以新的话题取而代之,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离开原来的话题,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新的话题上去。



●巧释逆挽



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生抢着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在慌忙中她把三者的关系正好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女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立刻补充道:“笑什么?这说的是新‘三纲’。”她接着解释说:“现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都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现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遍地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对她的这种巧妙应变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上例可以看出,如能巧妙地随机应变,对突然出现的变故作一番别出心裁的解释,不失为是挽救危局、变逆势为顺势的一个良策。但巧释逆挽的语言技巧不仅需有机敏冷静的头脑,还要有渊博扎实的知识做基础,平日里需多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即兴回答



孔融10岁那年,有一次到李膺家做客,当时在场的都是些社会名流,孔融对答如流,得到宾客们的称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