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的时候,父母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人际交往其实也是这样。需要帮忙的时候才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多结交几个朋友,或者说当初结交的朋友为什么平时自己没有多联系联系,现在需要帮忙了却找不到人了。
谁也不要奢望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来不和别人联系,一旦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往日的朋友会像有感应似的飞到你的身边来。要知道,人情这东西是需要呵护的。
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巧妙地运用这种资产,在关系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一定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很多朋友觉得,求人是一种暂时的交易,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马拉松式的感情投资,换句话说,社会变化如此迅速,大家都是分布在天南地北,想找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这真是十足的目光短浅的想法,俗话说得好,“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会交友、善于求人的人都是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的,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只有这样,在急的时候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一个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做事的基础,但是好的关系建立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依靠平日情感的积累。有一个业务员曾经有一个客户,只能在每年八月中旬到九月底的时间里见到,因为那是客户所在公司准备财务报告的时期。“除此以外,我和他没有任何其他的联系。”
有一天,这个业务员忽然心血来潮,决定邀请那位客户一起吃午饭。他回忆说:“我们一点也不谈生意上的事情,关于这一点我是有言在先。我发现,我们两个人居然喜欢同一位作家。之前,我发现了一位新作家,他的作品和我们喜欢的作家风格非常相近,在我家里有这位新作家的书,我就想把它们送给那位客户以示友好。我把书带到办公室,包装好了以后寄给了他。”
到了后来,他们两个人又经常在一起谈论这个作家以及其他的一些话题。令这个业务员没想到的是,他最后居然从这个客户这里又接到了很多生意。尽管那次午餐纯属业务员无意中想到的,可是为他的业务带来了大量的契机。
还有一个业务员,他每个季度都会给客户寄一些东西。他给他们寄去的不是销售广告信息,而是其他一些与客户有关的信息。比如,他从报纸或者是杂志上看到一篇和他的客户有关的文章,或是关于他们所处行业的信息,他认为他的客户会感兴趣的,于是他就收集了给他们。
在客户过生日的时候,他会给他们打电话,而且会寄生日贺卡。通过这些业务之外的联系,这个业务员和他的客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业务员有事找他们的时候,他们总是乐于合作,而且也心甘情愿地为这个业务员介绍更多的生意。交友本来就应该是“闲时多烧香”才对。缺乏了必要的联系,时间一长,再牢靠的关系也会慢慢变得疏远了,再好的朋友也会变得感情淡漠,到那个时候再去求人办事做生意,就会不知不觉地有了一些隔膜。
也许你现在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你也有必要和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如果你仅仅是在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才想起与他们联系,那么很快他们就会有一种被利用的感觉。这样做非但不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还会很容易损害你们已经建立起来的关系。法国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备》的书,在这本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且需要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关系,只有这样,当这些人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当了总理之后,自然就容易想起你来,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请你担任一个部长的职位了。这种做法看起来好像过于心机,不太高明,但是确实非常合乎现实的,有一位政治家在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是非常焦虑的。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有七八名阁员,如何物色这么多的人去适合自己?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信任有交情的人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彼此有交情,所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彼此之间如果是没有交情,又如何去了解对方,不了解对方又谈什么信任呢?
中国人在串门落座之后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无事不登三宝殿。”其实这正是交际功夫不到家的一个明显例子。
善于社交的人就会无事也登“三宝殿”,平日很注意与人保持联系。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非要等到有事的时候才找人,未免显得太过功利主义,可能惹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