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知识、技能“折旧”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职场的竞争,将会逐渐由技能竞争转化为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善于学习且能够坚持学习的人,势必为社会所青睐,前途必然会一片光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不但在理性上一直重视学习,而且也认为,这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基于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智者的欢悦。人生在世,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真正掌握了,那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喜悦。
宋代大儒朱熹曾用“涵泳”来论读书。所谓“涵”,好比绵绵春雨滋润花草,好比清清渠水灌溉禾苗。春雨滋润花草,太小就难以使花草透湿,而太大就容易使花草倒伏,恰如其分则会使花草浸湿而又滋润。渠水灌溉禾苗,太小就会使禾苗干枯,太多就会使禾苗淹没,恰如其分就会使禾苗滋润而茁壮。所谓“泳”,好比鱼儿在水里游动,好比人在水里洗脚。程颐说鱼儿在潭水里跳跃,显得十分活泼;庄子说在桥上看鱼儿在河里游动,人们哪里知道它们不快乐呢?这是鱼儿在水中得到愉悦。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籍看成水,而将自己的心智当作花草、当作禾苗、当作泳水的鱼、当作洗涤的脚,这样,才能在享受读书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学问水平和做人层次。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刻苦读书,每日竟达十余小时之多。及至青年时,经史子集便烂熟于胸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成年以后,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知道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便发愤地学习起自然科学来。据史书记载:他亲自召见外国传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学的徐日升、张诚、白晋、安多等人,请他们轮流到内廷养心殿讲学。讲学内容有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就是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于公事之余,或每日,或间日,至寓外讲学。康熙帝虚怀若谷,认真学习,甚至还亲自演算,一丝不苟。西人张诚在给自己国家的报告中也说:“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至日没时还不准归寓。每日午前二时间及午后二时间,在帝侧讲欧几里德几何学或物理学及天文学,以及炮术的实地演习的说明。上甚至有时忘记用膳……”
康熙帝不止虚心地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还能礼贤下士向国内许多有学问的人请教。当时有名的数学家陈厚耀,有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他都多次召见,研讨各种学问。他还不耻下问,向梅文鼎请教许多数学、天文学的难题,并认真揣摩,直至达到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为止。
坚持不懈的学习生活,使康熙帝的学问博大精深,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有造诣。他经常在宫中设立讲堂,为王子皇孙们讲授几何学。每遇王子皇孙玩忽学业,他都严惩不贷。他还披阅了梅文鼎的许多著作,并提出不少具体意见,使梅文鼎都惊讶他的学问渊深。他还接受数学家陈厚耀的建议,编纂了一本集那个时代数学之大成的百科全书《数理精蕴》,书草成后,他亲自审阅,有时已过子夜尚不休息。康熙帝刻苦自励的学习生活和所达到的知识水平,直接促进了康熙盛世的出现。现在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装饰,凑热闹,以显示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读书就离开了大道。说现代人浮躁,在读书上看得最清,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潜心体味。
须知,读书摆脱了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之必需,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时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的结果必然是学习上的持恒和透彻。
对于我们而言,若想在人生之中有所建树,无论你身处哪一岗位、从事何种事业,都不能停下学习的步伐。你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知识、技能是事业的基石。在它们能够支撑你的事业时,绝不能懈怠,令其落在时代后头;当它们不能达到事业要求时,你必须加重学习任务,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如此你会发现,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学习就是安身立命、开创天地的一把利器,只有通过学习来超越自我,你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若是一味沉浸在以往的成就中扬扬自得,不思进取,不去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你的人生就一定会受到阻碍,甚至停滞或是倒退。
你应该知道,当今的企业对于不思进取的人,根本毫无情义可言。每一名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技能负责,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竞争是残酷的,你不去征服它,就只能被竞争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