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正文 第81章 功高盖主主不疑
简而言之,皇帝的圣旨有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历数朱七牛过往功劳,并隐晦点了一下朝鲜归化一事中他的功劳,因此加了他一个王号,是为保国王。



因王爷还有另一个叫法是千岁,朱七牛一个人领两个王号,自然就是两千岁了。



除此之外,朱雄英还赐了朱七牛另外几项殊荣,分别是九锡,假节钺,准见圣不跪,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九锡:九件礼器,春秋战国时一般由共主赐给诸侯国的自治王侯。



假节钺:节钺指的是符节与斧钺,加一个假字是因为百姓看见节钺及相关出行排场、音乐之后会以为是皇帝出行,假节钺也可以理解为假皇帝。假节钺之人,可代表皇帝行事,杀三公可能还不够格,但直接杀九卿问题不大。???..c0m



见圣不跪:见到皇帝也可以不必行跪拜礼。



入朝不趋:入宫见皇帝可以慢悠悠的走,不用小碎快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赞拜不名:拜见皇帝的时候,唱名的官员或太监不得直接报名字,只需要报爵位或官名即可。



剑履上殿:觐见皇帝时可以挎着剑穿着鞋,不需要卸掉佩剑,脱掉鞋子。



这些殊荣在古代其实并不是太让人匪夷所思的荣誉,许多人都曾获得过,比如萧何、曹真、吕不韦等。



但是这些殊荣又太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场景了,更容易滋生一些人的野心,渐渐地,许多臣子都会刻意讨要这类东西,并实打实的利用其所赋予的特权。



比如董卓。



比如曹操。



比如司马昭。



比如杨坚。



比如李渊。



比如王世充。



比如侯景。



等等等等。



而这些人嘛,不是造反称帝了,就是造反失败被杀了。



为君王者,对这类荣誉也就非常敏感了,生怕重蹈覆辙。



因此,这类荣誉虽然本身不是坏东西,可因为太多所谓的坏人拿它们当过光环,它们也就一步步变成君王和臣子都谈之色变的东西了,人人避之不及。



皇帝却赐了这些给朱七牛,可以说是相当的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是真不怕朱七牛也变成犯上作乱的权臣啊!



如果说朱雄英给朱七牛的这些破天荒的荣誉还不一定会让他具备造反成功的底气的话,那这封圣旨里的第二部分封赏可就真的很要命了。



为了拿下女真,皇帝竟还赐了朱七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之权。



所谓开府仪同三司,其实也是一种一开始很正常,但后面逐渐被权臣玩坏的职位。



三司其实就是太师、太傅和太保三公,也叫三师,仪同三司则是仪仗上跟他们相同,但实际上地位还是差点,为从一品官。



而开府,则是自行建立一个官府和一套官员体制的意思,里面的官员、幕僚、门客也由开府之人自行挑选和任免罢黜,甚至直接杀掉,皇帝一般不会过问。



这种体制其实很正常,实际上各地方官衙的主官都相当于是开府了,只不过他们的府是朝廷早就开好的,他们的权利自然就更被束缚。



越是往前,开府就越正常,因为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而很多事务的职权没有现在划分的那么明细,又因为各地情况不同,很难像如今这样建立一整套可以复制的大小官衙,那么一个比较独立的可以总览事务的由某人主导的衙门就很关键了。



像历史上的商鞅、张良、霍去病、卫青等都可以开府,甚至建牙。



所谓建牙,即是由自己拉起一支或几支牙旗,而古代的牙旗其实就是军旗,也就是自己拉起军队的意思。



古代建牙的原因和古代开府的原因差不多,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地方上也大多高度自治,地方牧守甚至大多能文能武,治理地方可以,带兵打仗也很擅长,跟如今的文武各行其道截然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