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以前万三重是这样,后来的周光是这样,如今就连黄日高也是这样,难道是因为上有所好?
太上皇朱元璋硬了一辈子,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培养了这么一批官员?
可是为啥这几个人在明史里籍籍无名?
是因为我朱某人影响到了他们的命运?
朱七牛不禁又想起了胡惟庸案发、师父陈通微没有暴露身份之前编的那段瞎话。
“师父当时曾说,宋末朝廷无道,哀声遍野,异族来袭,百姓死伤,所以天上忽然飞下了金铃铛,同时还有一道仙音响起,言称此铃铛内暗含古往今来诸多思想、文化,可使人成才,结束乱世,造福百姓,驱逐鞑虏甚至成仙了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师父当时说的其实半真半假?但所谓的驱逐鞑虏,指的不是金、蒙元、西夏、辽等,而是指的后面的大清?”
“而我这个承天顺命之人,恰好就得到了两个铃铛,不仅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让许多原本历史上寂寂无名的人崭露头角,还正在影响大明的国运?”
“要真是这样,那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如今我是应天府府尹,当担起责任,不负黎民百姓才对!”
“天不生我朱七牛,大明万古如长夜!”
……
第二日,一袭官袍的朱七牛带着张冰洋来到了应天府衙门。
同知、马捕头等得知他来了,连忙出来迎接。
“见过朱大人。”
“我等不知大人到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朱伯爷,以后大家同堂为官,还请多多指教。”
“属下见过朱大人,大人吉祥。”
朱七牛压了压手:“诸位不必多礼,各自回去做事吧,本官这里无需格外对待。”
“是。”
朱七牛来至大堂,同知孔十七亦步亦趋的跟了上来。
孔十七这个名字属实有点奇怪,跟朱七牛有的一拼,有种家里孩子太多、父母懒得取名字、干脆直接用年龄排序当名字的感觉。
在明史上,同样没有这样一个人。
但因为朱七牛的影响,皇帝朱标提前登基,孔十七这个皇帝的心腹竟也提前走上了台面。
孔十七却是不知这些,自然也不可能对朱七牛有多感激。
二人坐下,孔十七客套道:“自从大人要来当府尹的消息传开,京城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啊。”
“尤其是城东城西城南的百姓?”朱七牛笑道。
“哈哈,是啊,他们也想改建一下住处,像城北那样。”
“这事儿好说,本官都轻车熟路了,照着城北那样改就是了。”
“是极是极,但下官要提醒朱大人的是,水往低处流,这三处地方的改建可得多加注意,以免城外的水流不进来,城内的水流不出去,最后搞得城外洪水泛滥,城内死水一片。”
“嗯,这些我自然知晓。”
“是下官多虑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