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章 他怎么敢的!
的问题。



但是……



除了卿云。



而这一切都是他两年多以前自己亲手埋下的因。



黎方平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已经麻利收拾好文具的秦缦缦却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



“黎叔,不好意思,我也饿了。”



也许也知道自己的说辞让‘黎叔’有些下不来台,秦缦缦面带歉意的补了一句,



“黎叔,您放心,所有的题目我都用了三种方法解,答案都是一样的,不用检查了。”



黎方平闻言,心里突然感觉有些累。



而尖着耳朵偷听的众人,忽地眼睛一亮。



这么好的检查方法,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和黎方平打配合的普通班班主任,站在前台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突然心里一点都不羡慕他的奖金了。



学(逼)霸(王)云集的基地班,太难带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最新网址:b



此刻走在校园里的卿云,还沉浸在重生的兴奋中。



他还清晰的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来学校参加外地生考试时的情景。



那时的锦城街头还没那么多车,坐在公交上看去,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梧桐树。



下了公交后,从一条宽阔的大街向旁边一拐,就进入一条叫做文庙前街的小巷。



巷子两旁也是高大浓密的梧桐树,盛夏的午后阳光,偶尔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星星点点的亮斑,树上有蝉鸣,街上没什么人。



当时没走两步,眼前就出现了红墙绿瓦,以及那古朴的像寺庙山门一样的红漆大门。



八级台阶托起古老的大门,六根朱红色的大柱支撑起饰满彩绘的屋梁。



绿色的大屋顶上琉璃瓦熠熠生辉,檐角高翘,有凌空欲飞之势。



正中央的牌匾上书写着四个大字: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便是锦城四中。



锦城三大超级中学“四七九”的“四”。



“四爷”的“四”。



绝大部分‘四中人’都为曾在这里学习过三年而自豪,卿云也不例外。



四中,很牛。



哪怕是每年能诞生几十上百清北学子的锦城七中,在四中面前,也只是个少年。



原因无它



面对其他超级中学,锦城四中有两大杀器。



一个是延绵2160多年从未间断的校史,这个不仅在全市,就是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也是独一份;



另一个是它有司马相如、扬雄、谯周、陈寿、李密、陈子昂、杨升庵、李调元这些名垂青史的校友。



四中的学生在高考场上,可以堂而皇之的写上“我的学长司马相如曾经这么说过……”



看到这么写的阅卷老师也只能捏着鼻子,高看三分。



有了两千年历史底蕴的加持,有了司马相如们的站台,锦城四中的心态就躺平了。



如同一位历经世事的老人,面如平湖地看着那些还在比升学率、比清华北大、比博士院士、比这样那样的其他学校,感觉完全不知所谓。



锦城四中,可以说是全国中学中的一个异类,久远的历史赋予了‘四中人’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



当你匆忙地赶入学校,忽然想到你脚下踩着的同一片土地曾见证过千年的风雨之时,那种现实与历史交错的感觉是无比强烈的。



两千多年是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维度,让你所见的一切在其面前都显得渺小——乃至作为华国绝大多数中学历史主体的高考,也在它面前失去了不可一世的气派。



四中,并不看重高考成绩,它看重的是育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