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七十九章 归去来
>


陈琳脸上是颇为满意之色,微笑着道:“孔公,我听说,今年报考的有八千人之多?”



孔融顿时面露得意,道:“不止不止,还有更多的在路上,没有记录在案。到了九月,或可有万人。尚书台那边的意思,今年至少录取一千人,绰绰有余了。”



在过去一段时间,经常发生士人抵制入仕,诏而不听的情形。但这一两年情形发生了剧变,士人争着抢着要入仕,朝廷的官位根本不够用。



陈琳点头,道:“尚书台那边的意思,是要进一步裁并一些冗余的官位,而‘整顿吏治’肯定有诸多不法之人被罢除,总的来说,朝廷还是急需人才的。”



孔融背起手,看着颇为朴素、简洁的考棚,边走边道:“但还是需要时间的,尚书台对于入仕之人的态度是‘优胜劣汰、庸碌者退’,先大考,择优而录,从小吏做起,优胜者上,庸碌者退,想要这一批人成才,没有个十年八年是不成的。”



在过去,大汉朝采取的基本上是察举法,简单来说,一个是‘举荐’一个是‘考察’,一旦被录取,往往授予‘重要官职’,更有不少,属于是一飞冲天。



最有名的,就是各种外戚了。



而当今的尚书台三位,钟繇,荀攸,尤其是丞相荀彧,更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荀彧入仕便是掌宫令,而后辞官几年,再入仕任一曹尚书,没几年更是官升丞相!



仕途年限屈指可数,三十出头便任丞相,着实震惊了无数人,同样令无数人艳羡,期待着成为下一个。



但朝廷的不断改制,这种‘一飞冲天的美梦’被击溃了,尤其是‘大考’的既定事实,无数士人为之捶胸顿足,一度发起强烈抵制。



陈琳瞥了眼孔融,知道这位也是反对‘大考入仕’的人,但作为太常卿,又迫使他不能公然反对,只能语焉不详的阴阳怪气。



陈琳踱着步子,没有接话,道:“有发现什么好苗子吗?”



“有几个,”



孔融顿时面露笑意,道:“贾、王、甄、蔡、荀等,都有麒麟子,才华出众,品行端正。”



陈琳想了想,隐约记得那么几个后辈,道:“好,到时候我留意一下。对了,阅卷还是在东观吗?”



孔融点头,道:“还是在,不过,据说今年是由蔡公为主阅官,尤其是三甲三百五十三人,全部须蔡公评点后,才能送入宫里。”



提及到蔡邕,陈琳忽然想到了什么,看着孔融问道:“大殿下是不是要回京了?”



孔融一怔,瞬间也想到,沉色点头道:“应该就是在今天。”



提到‘大殿下’,陈琳,孔融心照不宣的沉默,并肩在茂院慢慢走着。



大汉朝朝野上下,一直有一个心结——东宫人选。



为了这件事,曾经发生过‘王允谋立太子’一案,结果王允遭夷三族,涉案的其他人,几乎全数被罢官,赶出了洛阳城,其中就包括大殿下的外公,蔡邕。



现在,蔡邕要担任大考的阅卷官,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深意?



孔融想了一阵,忽然笑呵呵的道:“陈尚书,这茂院还是不错的,今年大考可以用。到时候,你我为主考官,还请戮力同心,为国捡才。”



“自然自然。”陈琳迅速反应过来,笑着应声道。



虽然是心结,可也没人再敢提。



这是宫里的忌讳!



这时,一个小吏急匆匆跑过来,来到陈琳身前低声道:“尚书,大殿下来了。”



陈琳脸色微变,同样低声道:“是特意来这里,还是路过?”



小吏道:“蔡公也在,还有工曹陈尚书陪同,应该是来这里的。”



陈琳目光异色闪动,与孔融对视。



孔融胖脸微微绷紧,整理着衣服,道:“我们去迎接吧。”



陈琳微微点头,揣着一些心思,与孔融走向茂院正门。



刘绍穿着常服,哪怕是夏天依旧犹如一个小胖墩,脸角有些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