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正文 第339章 西行
大乾天命二十八年,王荆分封皇长子为郑王,然后将大量被强制迁徙的豪强、官员们一起打包给他,让他带去北疆。



这些豪强、官员家族加起来差不多有上万人。在得知自己被发配北疆之后,一个个都哭爹喊娘,甚至想要逃走。



只可惜有大军护送,这些人根本逃不掉,而且即便是死也要死在前往北疆的路上。



大乾皇帝陛下的意志必须被认真的贯彻下去。



西行万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是这几十年来大乾朝廷一直开拓西域,在前往西域的道路上修建了驿站,但是流放西域的人口依旧有很多死在路上。



往来西域的商人们看到这支阵容浩大的队伍。对于这些人很是好奇。



“嘿嘿,这些人曾经可都是咱们要仰望的勋贵、豪强、官员啊,没想到他们也有今天!”



“据说他们要流放到西域北疆,这一路上课不好走。”



“你说咱们能不能买下几个女眷回去?要知道这些女眷父母亲属可都是豪门大户。”



“圣天子下令流放,你敢买?找死不成!再说了这里有什么好货色?真要想买就去神都洛阳教司坊,那些犯官罪囚的女儿可都在这里呢!”



“那教司坊太贵了。”



“你们两个蠢货,圣天子诏令分封郑王于北疆,这可是要开疆辟土的。这可是大买卖!”



“对啊!”



一众商人的聊天声越来越小。



经过十几年的开拓,大乾河西走廊已经变得比较繁荣,数十万百姓生活在这里,大乾的商队可以比较轻松的通过这里。



河西四郡出产的粮食也足够供应大军西行,大军可以从河西四郡获得补给,这样一来节省了大量的粮食辎重。



等到大军出了敦煌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难走了。



王荆在大乾天命二十三年的时候开始修建河西四郡的驰道,之所以这么晚修建,完全是因为河西四郡人口稀少,无法供应大规模基础建设。



毕竟修建驰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粮食,人力可以征发劳役,但是粮草运输就太难了。



以前修建驰道都是从各地附近抽调粮食。主要原因就是粮草消耗太大了。



几十万人人吃马嚼,并且进行高体力劳作,需要大量粮食。



也是等到天命二十三年后,大量移民在河西四郡站稳脚跟后,这才开始进行驰道修建。



好在从北地前往酒泉的道路还算平坦,中间也没有沙漠,修建的难度并不大。至于敦煌因为戈壁滩和沙漠的缘故,以大乾的科技实力还无法在沙漠中修建驰道。



因此敦煌这一段路途就只有一些驿站。



敦煌原本是小月氏所占据,当年匈奴和月氏大战,月氏大败,部落分裂成两部分,大月氏迁徙到西域以西,翻越葱岭之后的地方,建立贵霜帝国。



剩下的小月氏则是来到敦煌定居,后来被臣服于匈奴。等到大乾击败匈奴之后,小月氏也被凉王率军教训了一顿,损失惨重,臣服于大乾了。



敦煌就成为了大乾的河西四郡之一。



敦煌作为进入西域的第一站,这些年来日益繁华,城中百姓众多。在经过持续不断的移民实边后,敦煌超过六成的人都是大乾人。



原本的小月氏一些或是被迫或是主动融合到了大乾族群之中,还有一些不愿意融合的则是恢复游牧,和羌人杂居。



对于大军的到来,敦煌百姓并不惊讶,不过在得知有皇子前来,敦煌上下官员立刻前来拜见。



天子分封郑王,到时候他们肯定是要支持其建国的。



敦煌城中往来的客商看到大乾精骑,一个个面露惊慌,龟兹王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大乾这一次又大军出动,由不得他们不害怕。



很多西域小国都担心,早上起床出门右脚先落地,然后就被大军攻灭。



王襄当即在敦煌召开了一场宴会,用来安抚众人。



到了敦煌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